原始太极拳,源远流长,其创始神话传说有云:黄帝于山坡间偶见蛇与鹊搏斗,观其形态变化而悟出太极之理,从此留下了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后世张三丰等道家武学大师将其精炼提纯,使之融合了飞禽走兽的动静特点,以及养生和技击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道家武术。
本门拳法分为动静快慢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战价值:
(一)动部,又称十三式,是练习者运气发挥意志力的核心阶段。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可以使全身各处百条经络通畅无阻。
(二)静部,是技击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要注重具体的招式,还要懂得如何在对手未来的情况下制定有效策略。
(三)快部,也被称为后十三式共有十二套复杂多变的手势。练习时,要力求猛烈、激烈、脆弱、快速和坚硬,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体魄,同时也锻炼出良好的反应能力。
(四)慢部,又名拜四方,要求练习者以形象来表达意念,以意念去引导气血运行,用气血去试验力量。在达到“意到、气到、力到的”境界时,即可达到真正的心身合一状态。
原始太极拳的一大特色是它在劲力的使用上强调刚柔相济,不仅要有足够的力量,而且还要柔韧灵活,以保证身体不会因为过度僵硬而受伤。而在速度上,它主张既要快又要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轻松自如,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力量方面,都能保持一种自然随顺的情感状态。此外,在技击方法上,它更倾向于采用以静制动的手段,但同时也强调观察对手,并乘虚空隙发起攻击,这种方式需要高度的警觉性和智慧操作。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