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的练拳真言:揭秘社会实战性最强的十大武术,尤志心指引之路
孙禄堂先生的一生爱好《易经》,每往一地都要访问善《易》者。他的武学理论确实是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佛经》为基础的,所以在研究或继承孙禄堂武学时,首先必须懂得这“四经”。如果没有这“四经”的基础,而奢谈什么研究,也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绳捆索绑,偏柔偏刚;圆球弹簧,劲气内藏。这六句真言最早见于内兄陈登临先生写的《孙禄堂镇江授拳侧记》,发表于《镇江文史资料》第八辑(1984年10月出版);次见于拙作《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发表于《搏击》20Q5年第6期;还见于妻姐陈端孙的《回忆我的父亲陈健侯》,发表于《搏击》2006年第1期。此外,还有童旭东的新著《孙氏武学研究》(2008年11月出版)中也刊有此真言,但不是四句,而是六句。
本人才疏学浅,对这些六句真言作一下解读,望海内大方之家予以指正。
绳捆索绑:这个词语形容的是在练太极拳时,全身都会有一种不自然感觉,就像被紧紧束缚一样。太极拳要求进退相随、虚实转换,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平直圆,这要求上弦特别是卍字手非常难练成。当初我练的时候真的感到全身像是上了紧箍一样,就像被绳子束缚着。这种感觉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正常,是练拳初期必然过程,因为人的筋骨和悟性不同,这个过程会长短参差不齐,有的人甚至一辈子停留在这个阶段。
偏柔偏刚:一般说来男性会偏刚女性会偏柔,但是真正修炼好的太极拳应该既柔和又有力量,就是刚柔并济。在训练中,如果你只注重力量就会失去柔韧性,只注重灵活就会失去力量,所以一定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二五阴阳:这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种状态,即阴阳各得其位。这句话来源于古代占星术中的“二五”概念,它代表了宇宙运行中的阴阳平衡。在太极拳中,“二五阴阳”用来形容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皆能达到节奏感和协调感,让人如同行云流水般连续不断,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称和谐,不断变化无穷。而卍字手作为天山遁卦,上乾下艮,其第二交为阴爻,第五爻为阳爻,与“二五阴阳”的易理相符,因此它符合“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圆球弹簧:这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种状态,即当遇到强大的力度时能够轻松反弹,当遇到小力度时能够顺势化开。这就意味着你的身体结构良好,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从而实现出奇制胜。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柏明成原籍镇江市,他曾参加延安抗大毕业后,在解放前担任京沪铁路地下党的一把手。在反右斗争中他遭受冤狱,被错误地打成了右派。他后来的生活充满了坎坷,最终还是因为与老朋友朱荣富介入才获得了面试机会。但即使如此,他仍旧无法得到教主 陈健侯 的认可,因为他认为柏涉世过深,不愿意让他近距离接触。不甘心的柏找到了朱荣富,并通过朱荣富向教主陈健侯提出学习请求,最终得到了回答:“你打给我看看。” 柏施展了一遍,却被教主任立即否定:“一个式子都不像!”虽然这样但他依然坚持,要请教老人。“怎么不能看出来?请您再看看。” 陈告诉他:“我站在这里,你能撞动我就算行。”但是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够撞动老师,只有柏明成那一次几乎撞上的样子却突然退步七八步差点跌倒,然后气喘吁吁浑身发抖。他后来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时候感觉像是撞上了橡皮球一样,被弹回来。”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这两个词汇分别来自中国古典哲学作品,其中“同尘”意味着混杂一切光彩,“剑气”则指的是剑锋所散发出的光芒,以及人们常用的比喻,如才华、精神等。如果将它们结合起来,便意味着拥有这样的才华或精神,却并不显露出来,从外部看待的话,它们似乎与寻常人无异。但实际上,这些才能正在潜伏其中等待最佳时机爆发出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境界需要时间积累和深厚的心智功夫去达成。一开始学习的人往往喜欢卖弄自己的技艺,但真正高水平的人知道隐藏自己的才能,以免透露风声给敌人,使自己处於优势位置。
总结来说,这些真言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话语,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深邃的心理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独特视角。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艺术,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融入其中,将其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去探索与体验,而非仅止步于文字之间。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