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古帮清风霁月拳术

清风霁月拳,源自佛门长拳之精华,于北京潭柘寺流传至今。第二十二代传人养性大师(俗姓温名仰)在清光绪年间,将这门独特的武艺传给了河北宁晋县的李鹤鸣。此后,养性大师踏上了冀中大地的旅程,与众多修行者结下深厚的情谊,使得清风霁月拳在此地区广为流传。

这一代代相传的高手包括杨重德、杜二滨、刘铁侠等,他们不仅精通拳术,还掌握了内外医术,如跌打损伤、刀枪红伤等。这一系列内功和实战技巧,使得清风霁月拳成为集“少林继美、武当比踪”之大成的武学宝库。

其特有的训练方法也与众不同,“一清二静”,要求心无杂念而始终保持静态,这是练习者必须达到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达到神自通、气敛入骨的效果。更有趣的是,这种庄严肃穆的练功方式,在康熙帝御笔题词上可见端倪,是不是有什么深层次的缘故?

作为京西唯一发源于北方的一门独特拳种,它以“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的豪迈气势,在燕北丛林中的千年古刹岫云禅寺即潭柘寺中生根发芽。直到1908年才正式由养性大师传给俗家第一人李鹤鸣,从此开始在冀中地区逐渐普及。

清风霁月拳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手段,更是一种修身齐家的艺术,一方面通过禅定调身法来调整身体,一方面则通过内心静化法来净化心灵。而且,它还融合了许多医疗知识,如推拿急救等,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

最令人惊叹的是,无论是在动作还是坐禅方面,都能达到极致,即使到了睡觉时,也能通过睡功调身法来调整体质,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智慧和力量。这便是为什么说 清风霁月拳,不只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