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锏区别_刀加鞭武术的起源

鞭锏区别?

鞭有软硬之分,硬鞭一般是铜质或者铁质,软鞭是皮革编制而成。我们平常所说的鞭一般是指硬鞭。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又叫竹节钢鞭。鞭的威力极大,属于重武器,是对付比锁子甲更坚固的盔甲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虽然锏的杀伤力比鞭大,但是破甲能力却不如鞭。

历史上的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大唐大将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所使用的武器都是鞭。小时候听评书《隋唐演义》和《呼家将》,对这些英雄人物及所用兵器都是非常敬仰和熟悉的,每逢与同学讲起时都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尉迟恭与秦琼大战的场面,鞭锏相逢,短兵相接,火花四溅。呼延庆手使一对金鞭,力拔山兮,非常勇猛。相国寺打擂,力劈凶僧,在北国比武,威震斗羊会,大破连环阵。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还听不听评书。

二、锏简介

锏,属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1.2米),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马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大小长短,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锏通常作为辅助武器,给敌人造成出其不意的致命杀伤力,所以中国人有“杀手锏”之说。

刀加鞭武术的起源?

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 鞭一类的软钢鞭。软钢鞭是极 难练的兵器之一,它的技击法讲究劈、套、横、提、拦、点六 字,由于软钢鞭用起来有圆无直,因此演练必须舞动如飞轮,象 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拳指打拳,出拳要象流星过空般迅即, 拳点似繁星闪烁般眩目。九节鞭的运动方式分为单鞭和双鞭,以 及与其他器械配合的“刀里加鞭”。对练套路有“鞭对棍”、“九 节鞭进枪”等。

九节鞭的产生及芡屣

有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鞭的出现。在《周 礼•地官司市》中有这样的描述:凡市人则胥吏执鞭度守们。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 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日,然后已。

刀是中国武术重要的器械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兵器,远在旧石器时期的后期就有了石刀、骨刀等。考古中发现刀的实物,最早为商代物品。战国以后,刀已成为步、骑兵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古代鞭子武器名称?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鞭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锏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

二、鞭的种类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