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太极拳中的“醉梦境”提法
在《精武》杂志上,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并指出“不进入醉梦境就不能算入拳境”。这些说法正确吗?
忽视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是现代许多太极拳锻炼者的一个普遍性的重大误区。这“道”的一个根本性内容就是精神入静也即“心静”。古代太极拳经典中出现的虚灵、神内敛、内固精神等指的是这种高度的心静。近代正宗的太极拳家完全秉承了这一理念,对练拳始终保持精神安静。
如杨澄甫先生在《太極拳使用法》中指出:“静心凝神,斯为内敛”、“用功时须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李雅轩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要追求心静。这种高深层次的心静,则达到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满身空空洞洞和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四肢融融、绵绵虚空的感觉。
现代很多人虽然讲“心静”,但却是口头上空洞,比如曲解古拳谱和杨澄甫先生所说的用意,而忽略了开始练前借站桩对杂念摒除和情绪安定的要求,这是一种失真的反映。
(二)初学者应避免进入“醉梦境”
初学者应该明白,打好基础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细致地学习和实践。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杂念干扰自己,使得动作变得僵硬或者不自然。只有当你能够做到动作流畅自然,无需过多思考时,你才真正走上了修炼之路。
(三)理解不同层次的心 静与清醒
了解到不同的修炼阶段对于心理状态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的修行路径。在最高层次,即懂劲阶段,就要能够既保持高度的心态集中,又能像置身于世外般恬淡悠闲。这样的状态下,不假思索地完成攻防动作,就是现代生理学意义上的十分深的心态与十分高的清醒结合体现。
总结来说,追求一种真正有效的心态集中,并不是简单地进入一种特殊状态,而是在整个修炼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意识活动,让身体自动适应各种情况,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运动效果。这便是我们今天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一点悟解——通过图解来理解每个招式背后的哲学思想,让我们的身体成为行动力的最佳载体,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从而达到真谛之处。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