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醉梦境”的提法不符合经典拳谱与现代科研
太极拳锻炼时的精神状态应该怎样?09年12期《精武》杂志上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不仅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而且认为“不进入醉梦境就不能算入拳境”,还说:“所说大师精神抖擞是从外观上看,从内察必已进入醉梦境。”还引述有人说打拳“似梦游”。这些说法正确吗?
漠视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是现代许多太极拳锻炼者的一个普遍性的重大误区。这“道”的一个根本性内容就是精神入静也即“心静”。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所出现的“虚灵”、“神内敛”、“内固精神”、“性心与意静”等等指的都是追求这种高度“心静”这个意思。从一些近代太极拳著作和一些老前辈的口述中可以知道近代正宗的太極派完全秉承了这一理念,对练拳始终保持精神安静都是非常重视的。
如杨澄甫先生在《 太極掌勢圖說 》中指出:“靜心凝神,斯為內敛,”;又如李雅轩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多次强调要追求心静。这种心静到了高深层次,则达到杨澄甫先生在《 太極掌勢圖說 》中所说的,“滿身空空洞洞”,和孙禄堂先生在《 拳意述真 》中的描述,“四肢融融、绵绵虚空”的感觉,也就是陈鑫先生在《 陈氏太極掌勢圖說 》中的描述,“打劍,心中一物無所着則最明”。
这些都反映了通晓人体内部结构、理解其运转规律的人类自我修复潜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高度的心态宁静条件。而这也是通过科学仪器对气功、超觉清醒状态进行研究发现,这种高级的心态宁静并不是简单抑制或睡眠,而是一种高度有序化激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功能更加集中,不受外界干扰,同时思维活动单一化,使得整个人处于一种全身舒畅、精神倍增的情况。
(二)初学者的练习需注重意识工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就需要通过大量记忆、体验和假想来完成各种正确动作,并且要能够根据敌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那些非意识支配下的条件反射,这些条件反射才是最高水平 武术技能 的基石。
(三)达到懂劲阶段的心态宁静不同于初学阶段
当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懂劲或者更高层次,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到真正的武术并不需要过多地依赖意识控制,因为真正好的技巧往往来自于身体本身自然而然的一系列反应,而不是由头脑直接命令出来。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他能够同时拥有非常清晰的大脑思考能力,以及身体自动完成所有动作的情景。这一点,与古代武林传统中的很多描述相符,比如宋朝名将岳飞曾经写下的一句诗:“吾闻善剑士,以剑击敌,无用思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最高层次的大师们身上,他们也没有放弃完全依靠头脑来指导行动,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深刻、高效,更接近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他们迅速响应战场上的变化,而且还能保持最佳战斗状态,让自己免受疲劳侵袭。此外,这样的训练方法还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防御力,让自己成为攻击者的难题,从而保证战斗胜利。此外,它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使人变得更加坚韧无比,可以面对任何挑战,无论大小。
总结来说,虽然不同的文艺作品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形容相同的事情,但是它们之间共享的是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想要探索人类最深处的心灵世界,并找到一种既能保护自身,又能释放潜力,最终实现个人完美结合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走过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肉体方面,有的人则可能更多地关注灵魂。但无论如何,都有一点是不变的事实:每一步进展,无论它是否显眼,都离我们寻找真谛迈出的第一步越远。不妨尝试去了解一下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同类艺术形式,看看它们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