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秘籍网太极拳不应追求醉梦境而是要如同修炼仙法一般静心悟道

武功秘籍网:太极拳追求的“醉梦境”并非正确理解

(一)误解太极拳“醉梦境”的提法与经典理念

在《精武》杂志2009年12期中,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并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这些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二)误解源于忽视古拳谱精神静心的理念

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被许多现代太极练习者忽略了。他们错误地将精神静心视为一种外表上的表现,而非内在的心灵状态。然而,古代太极拳经典中明确指出,如虚灵、神内敛等概念,都是为了达到高度的心灵静止。这一点在近代正宗的太极家如杨澄甫和李雅轩等人的著作中得到了强调,他们重视的是练习时保持精神安静,这对于达到高深层次的心灵状态至关重要。

(三)误解还源于曲解现代老前辈口述与书写

杨澄甫先生在《太極拳使用法》中指出,“静心凝神,斯为内敛”,而李雅轩先生则多次强调要追求这种心灵状态。在这方面,与道家修炼相似,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清醒又宁静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实现“拳即是道”的关键。

(四)误解导致对锻炼效果的低估

很多人虽然讲到心静,但实际上只是空谈,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他们忽略了开始练习之前对杂念摒弃和情绪安定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严重失真的现象。

(五)正确理解 太極拳中的“醉夢狀態”

实际上,只有十分清醒才能称为一片觉明景象。这一点,在道家典籍张三丰《道言浅近说》中被描述为凝起神后的一种超然自得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清醒不仅适用于打坐冥想,也适用于武术训练,如陈鑫先生所说的打拳时,无物可着,即使是在最高层次,也不是进入睡眠或昏迷,而是一种高度集中且完全控制身躯动作的情况。

总结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达到的不是那种忘我、无意识甚至昏迷般的状态,而是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起身体条件反射,使运动变得自然流畅,同时保持头脑清晰,以便更好地掌控全身动作。此过程需经过大量意识工作,最终达到物我两忘、不假思索完成攻防动作的地步。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劲阶段,是每位学习者的目标,但却往往被一些人错误地用“进入醉梦境”来形容。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