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中的“醉梦境”提法不符合经典与现代科研
太极拳在锻炼时,精神状态应该如何呢?09年12期《精武》杂志上,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甚至说:“不进入‘醉梦境’就不能算入拳境”,还引述有人说打拳“似梦游”。这些说法正确吗?
漠视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是现代许多太极拳锻炼者的一个普遍性的重大误区。这“道”的一个根本性内容,就是精神入静也即心静。古代太极拳经典中出现的虚灵、神内敛、内固精神、性心与意静等等,都指的是追求这种高度的心静这个意思。从一些近代太极拳著作和老前辈口述中可以知道,近代正宗的太極內家氣功完全秉承了这一理念,对练拳始终保持精神安静都是非常重视的。
如杨澄甫先生在《太極使用法》中指出:“静心凝神,斯为内敛”、“用功时须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李雅轩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要追求心静,这种高深层次的心静,就达到了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满身空空洞洞和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四肢融融绵绵虚空感觉,也就是陈鑫先生所说的打款心里物无所着则最明和物我两相忘。
这些都反映了 太極內家氣功 所追求的心静,与道家所追求的一致。这是“拳即是道”的一个重要体现。现代很多人虽然讲话气功,但却是口头上的空洞,比如曲解古书或杨澄甫的话,并忽略了开始练前对杂念摒除的情绪安定,这是一种严重失真的表现。
(二)初学者的练习不是允许进入酒醒状态
将这份理解应用到少林武术训练,我们会发现同样需要通过大量意识工作来建立武术条件反射,而非简单地达到一种超脱世界的状态。在学习任何技能之前,你首先需要理解它,然后通过不断地尝试来掌握它。在少林武术中,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变化,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目的。你不能简单地让自己陷入一种模糊的状态里,而应该保持清醒,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细节。
(三)真正在于懂劲阶段的心态不是酒醒状态
当你真正成为一名懂劲的人,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能自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而你的思想只需轻触它们,让它们展开。你不会再像初学者那样苦苦思考每一步该如何走,那时候你的身体已经学会了做出正确反应,无需更多的指导或思考。你只是站在那里,用一种平常见不到的人类智慧,让一切自然而然发生。当一个人达到这样的水平,他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类,而是一个拥有超越普通人类能力的大师。他用的是一种既庄严又温柔的手段,一种既强大的又温暖的大智慧。而他自己,却总是在微笑,因为他明白,没有什么比这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