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巨擘心意拳的创立传说

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南京)。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传说。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张三丰得达摩之术,以练气为主。”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拳者则出自宋朝穆王……遍访名师,有蒲东诸冯姬隆风先生……得穆王拳经。”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将这一故事加以修饰,使它更加完美。

然而,这两种理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史料和文献来发现这些故事中的许多细节是缺乏根据的。在《宋史》中,并没有提到岳飞创建过一种叫做“心意”或任何其他名称的心理力学上的打斗艺术。而且,从历史上对岳飞生平的记载可以看出,他从未停止过战斗,只是在他的战役之间偶尔休息一下,所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并发展一个新的打斗艺术。

另一方面,即便我们假设岳飞确实曾经创建了这门功夫,那么为什么这个技术在他的时代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呢?如果他真的能够设计出一种能够让人获得强大力量和灵活性的打斗技术,那么应该会有一些记录或者记载留下来,而不是完全无迹可寻。

因此,无论是基于历史事实还是逻辑推理,都无法支持认为岳飞或者达摩创建了这种称作“心意”的特殊形式的心理力量与身体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打斗艺术。这说明,这种类型的心智与身体结合的战斗艺术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更古老、更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它们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仅限于特定的个人或地区。

总结来说,“心志与身法合一”的概念虽然很吸引人,但它似乎更多地是一个象征性质的人类追求精神与肉体完美统一的手段,而不是某个特定人物或文化独有的发明。此外,由于这门技艺涉及深奥哲学思想,其背后的知识体系远远超出了单纯物理动作层面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元素,如内功养生、道德修养等,这些都是现代人们常常忽略的地方。

标签: 中国武侠门派全国129个门派名单大全武林16大门派成员名单那些令人惊艳的宗门名字古风静雅的院落名字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