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拳法的奥秘时,我们不可忽视站桩这一重要练习。它不仅是太极拳中的基础功夫,更是锻炼内外平衡、提升身体素质的关键。站在那里,静止不动,但却需要全身每一块骨骼都各安其位,仿佛是一个精巧的机械结构,每一个部件都必须协调工作。
脊柱,这个中轴,是我们的躯干稳定和活动的支撑,它由24块零碎而不规则的骨头组成,既不能用力把它挺直,也不能像懈怠时那样毫无控制地任其软曲变形。正确的姿势是脊柱生理形状如弓形,中间胸椎向后弯,而颈椎和腰椎向前弯,使得整个体重均匀分布,从头顶到足跟,每一块骨骼都各安其位。
腰部尤为重要,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旋转应力,是修练太极内功的关键部位。在站桩中,要紧住腰眼,即命门穴,这里就是劲力的来源。而松腰,不仅要依靠练习,还需通过站桩等方法来达到。
当我们站立时,上半身重量通过腰椎下端立在骶骨上,以保持“S”形弯曲状态。此前凸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在十三岁之前,小孩走路容易摔倒,因为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太极拳坚决反对把内部坚实点建立在其他地方,而主张将之建于腹部去。
腹实胸虚状态下的腹部才算真正坚实,而这正是在运动用力尤其是大力时所必须达到的境界。当呼气配合出手,用肺体下沉产生反作用力,同时下肢蹬地起劲和敛臀提肛共同施加压力,则腹内会有分向四围扩张之势,最终形成既充满又结实的一种状态——腹部坚实点。
力量传递至此,又如何处理呢?太极拳以舒胸走背(含胸拔背)为方法,让背肌与脊柱相贴牢固,加强导力性能,使发力的力量沿着腹、脊、背这条路线进行输导,从而实现上下相连的手足相顾,以及内外如一的情景。这样,在使用劲的时候,就能做到化打合一,将内部力量有效地展现出来。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