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的掤劲张志明太极拳24式图解在社会中探索

太极拳的松,源于骨顺肉坠地放下,筋拔骨地放长,是一种对称方向的松开。这种松,不仅仅是身体的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的体现。在练拳时,要戒力,就像戒毒一样戒力,这是因为太极拳中的劲不是通过使劲来获得,而是在不用力的前提下自然产生。

太极拳中的劲,是行拳动力和运动产物,也是身心对肢体受地心引力牵拉和反作用力的体验。它既不能完全没有,也不能过分使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练拳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因为太极拳中的劲,不是通过使劲来获取,而是在不使劲的情况下自发产生。

这种由松而生的掤劲,是太极拳中的一大特点。掤,就是向上浮起的手臂动作,它也是一个向上走的势。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从沉到浮,从低到高,从紧到松,都是一种自然流转,没有人为阻碍或强制推动。

掤出手臂,同时也需要整个身体参与,比如腰胯和腿脚提供支持,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平滑、协调。而这一切,只能通过不断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将自身重量和力量释放出来,以达到真正的柔韧与内外协调。

在42式太极拳右揽雀尾中,“左弓步掤臂”这一动作,便可以体会到这种沉浮相生、虚实交替的原理。当左臂掔于胸口前时,它并非单纯靠肌肉力量抬起,而是依赖于肩背腰胯等部位逐渐放松下来所形成的地面反作用力,以及后腿蹬出的杠杆效应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移动。如果说这是被动,那么这份被动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即在无意识之中掌握了整个人类生命活动最根本的一法——将自身重量转化为能量,将天地之气引入体内以生出真实之功夫。

因此,我们可以说, 太极拳中的每一步,每一次举手,每一次变换都是基于这一原则:一切都来自于 松开,让身体随着重力的引导而自由流畅展开。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受到那份超越常人的活力与灵活性,那便是不经意间就表现出来的情形——即所谓“由松而修意,有意方能练气,从气即能生辉光”,这样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或许只是遥不可及,但正如李仲安先生所言:“此乃过程,无法改变”。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