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太极拳的奥秘时,我们深刻理解到它是一门内家拳术,实践中须由外向内、形态转意气,直至意念与气息融为一体。如此内劲自然融入其中。这同样适用于推手练习,其目标不仅是简单地谁能推倒谁,而是通过推手感悟拳式中的意志流动及其变化,使行拳时能感受到绵密连续、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即便是在推手训练中追求的听劲、化劅、黏劍以及发力的技巧,也离不开坚实的内力支撑。上述提及“太极之内力众说纷纭”,其本质最简易解释就是一种集中全身力量于一点瞬间爆发的能力。当蓄力时,上部松弛下部沉稳,将身体所有力量沉至脚跟,如拉满弓箭准备射击,随后发力时蹬腿立腰瞬间将力量集中于某点释放出去,无比迅疾而强悍。
那么,这种被称作“正确”的太极打法又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众人皆好奇其答案,其实我认为非常直接:太极内部力的成就必然依赖于“正确”地掌握太极打法。而推手则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打法理解,不可能通过特定的器械训练获得,因为这种内部力的运用与僵硬和拙重有显著差别。
要如何修炼这种内部力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先放松身体消除常人的僵硬和笨重,再排除日常琐事的心理牵挂,让心灵纯净如水,使自己变得空虚无物。在此基础上,在练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意领气”。
这里提到的“以意领气”,尽管大家都知道,但实际操作却少有人能够做到良好。因此,我坚信修炼内部力量必须从正确进行打法开始。不容易言明,只能尽一些浅见:
每个姿势变换都应由脚底通过关节旋转带动至指尖,每个部分贯通且重心在两脚之间移动收敛或扩散任何形式都不应有单线运动。
初学者应该让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意念达到指尖,并在慢速旋转指尖同时感觉自己正在带动或避让对方,同时保持平衡而不会失去控制。
收势不可只简单把“气沉丹田”误解为将全部潜能聚焦腹中,这既无法产生真实内部力量,又会损害健康。必须确保收势中不断使意识下沉至脚跟,就像螺纹那样逐渐下降,并伴随着越低反弹越强大的感觉。在放出势时虽然名为“送到指尖”,但实际运用的精髓应表现为自然轻松地将意识下沉另一脚跟,伴随着相同的深度和反弹效果。此等无论收取还是放出的行动,都需使潜能聚集足足足够可供未来行为提供支持并提供反馈,以压缩状态犹如弹簧一般紧张待命。一旦形成,即便再次展现也会更加持久强大。
经过长期这样的修炼过程,未来的时间里这份渗透在肌肉中的潜静活性就会逐渐自然而然生成,是一种集思广益与专注凝聚之结果。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9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