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是武林名号“二先生”的形意拳大师。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他34岁自武林退隐,与尚云祥达成誓言,一生未收徒弟。在晚年,他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他们甚至直接在 武术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实战技击的最高水平。
在李仲轩的记述中,他讲述了薛颠等前辈功夫之高,让现代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这些故事,从中可以窥测传统中华武术的神奇与厉害。虽然从一般层面看起来,一种技击术,但要炼到高深境界,对习练者是有很高要求,而且和练者的做人、品行是相辅相成的。一旦真的达到高深境界,那么绝不会轻易出手伤人或是为了求名利而表演。所以,“止”、“戈”可能并不是一种巧合。
真正的大师对垒时,你根本看不到他们出手或是碰不到他们衣衫,战斗已经结束。而现在,这些古老技术已经失传,因为1949年后开始系统地铲除中国传统文化,而其中包括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中国传统的一大批优秀艺人的命运悲惨至极,在那时代,他们被扣上会道门帽子而遭枪决。李仲轩师傅薛颠就是1953年就这样走到了生命尽头。
个人荣誉
他34岁自愿退出江湖,与尚云祥保持承诺,一生未曾接受任何弟子。他晚年的作品发表于《华夏军事文摘》,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得以了解历史中的真实智慧,被尊称为“最后一代掌握古老艺术形式与知识体系的人物”。他的遗产激励着新一代追寻古典艺术的情怀,并且让人们认识到学习这类技能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个精神上的修养过程。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