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是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传人,他在武林中以“二先生”著称。他的父亲出身于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但为了遵守武林规矩,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李仲轩自34岁起便退出了武林,与尚云祥所立誓言,一生未收徒弟。他晚年通过发表系列文章于《武魂》杂志,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拳理和珍贵史料的深入解读,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其影响力在国内外广受推崇。
清朝灭亡后,随着社会环境变迁,民间习武逐渐被接受,并成为解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方式。孙中山等政治领袖提倡 武术文化,以此来增强国力的实力。在这一时期,形意拳因其独特之处而风靡一时,它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平的实战技巧。
通过李仲轩的话语,我们可以感受到薛颠等前辈高手功夫之神秘,让现代人难以置信。这也让我们对传统中华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可以从书本上探索这些古老技艺背后的奥秘和魅力。
尽管表面看来,练习一种技击艺术似乎并不复杂,但要达到精通境界则需要极高的心智和身体素质,以及坚定的道德观念和修养。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即使是在激烈对决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使用暴力或仅仅为了名利而斗争,而是会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实力。
真正意义上的内家功夫高手们之间的手腕交锋,更像是无声无息的情景,对方可能已经结束战斗,而你却还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这与现代一些街头巷尾发生的小打小闹简直判若两人,不仅缺乏修养,还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既不美观也不成熟。
然而,由于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系统地铲除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许多形式如中国古代舞蹈、戏曲以及其他各类艺术形式,这些都被视为封建余孽并遭到取缔。而这其中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就是那些忠贞守护传统文化的人士,他们因为被扣上了会道门标签而遭到了惨淡命运。李仲轩曾师承的大师级人物薛颠就是1953年因这样的原因惨死的一员。
个人荣誉:
34岁退隐,在尚云祥所立誓言下,一生未收徒弟。
晚年发表系列文章于《武魂》杂志,为世人提供历史资料及拳理。
被尊称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引起海内外巨大的反响与共鸣。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