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影幽鸣形意拳传承之末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是武林中享誉盛名的“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出身于这样一个显赫家族,他在年轻时便放弃了做官的机会,以遵守武林中的门规。在他的三十四岁生日之际,他选择了自我退隐,并与尚云祥之间所立下的誓言,在一生的旅途中始终如一地坚守。他不曾收过徒弟,这一点也成为了他的一生传奇。

李仲轩晚年的生活是充满了文学创作的。正是在《武魂》杂志上,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提供了关于形意拳历史和拳理的大量珍贵资料,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武学高峰期最后一位见证者的个人观点。这些文章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誉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

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中山、冯玉祥等政治领袖提倡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其中包括提倡民间习武。这场运动促使中华武学得到了新的发展,为当时社会注入了一股活力。而形意拳作为一种代表着实战技巧最高水平的内家拳术,更是在这一时期风光无限。

薛颠等古代大师们留下的功夫,其高超程度让现代人难以置信,有兴趣的人可以通过阅读李仲轩所著书籍,从而窥视到传统中华武术神奇而厉害的一面。然而,真正练至高深境界的人,对于习练者要求极高,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一流的练家绝不会为了名利或是表演而轻易出手伤人,他们懂得尊重生命,与世无争。

传统中国 武术之所以失传,一方面是因为1949年后的国策导致许多文物被破坏或者遗失;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政府对于会道门(即各种秘密结社)的打压,一批优秀的师傅被迫离群索居甚至遭受牺牲,比如李仲轩老师薛颠就在1953年不幸遇难。

个人荣誉

34岁自愿退出江湖,不收徒弟,只专心致志于记录下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并在晚年将其编纂成书。此外,他还在《武魂》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后世研究者提供宝贵信息,被广泛认可为“中华 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最杰出的见证者”。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