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景观中钓鲩鱼时调节漂浮设备反向寻找底部需进行验证

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疑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它为什么会变成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需关注你使用的钓饵和找底物体之间的重量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流动区域或者养殖池塘,那么水底通常有着不同厚度的“虚底”。如果你用较重的铅皮作为找底工具,因为它比钩子要重,当它穿过虚底落到“实底”上,你再换上轻质饵料时,由于饵料比铅皮轻,钩子就会沉到浅层或表面,导致浮标出现更多目数。曾经我尝试用与饵料体积相似的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但必须强调的是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超过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类似情况。

因此,不难想象,如果用硬而重的钓饵在厚实虚底下进行鱼竿操作,那么这颗钓饵很可能穿过虚顶落至真实之下,而鱼儿看不到也无法吞食。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一是不会脱落,一是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以及浮标目的数量来选择不同的橡皮块,以便随意调整。在自然界中,可以将学生擦字用的橡皮切成大小不等的小立方形,用以代替常规外形多为椭圆形或球状且棱角分明的标准化 钓具。这样的四边形结构对鱼来说更陌生,更难以捕捉,因此找到位置更加容易。而选择橡皮块尺寸和重量应仅供需要2-3目浮力所需,并略大于实际用于垂钓之种,以保证能够覆盖一至两目的刻度。此外,如果想要垂直捕捉可将其悬挂在下方;若是水平捕捉则悬挂于上方。

为了确保既能准确找到位置又不会超越,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反向验证法。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首先设置5目,然后将带有双锚点及负载(如吸盘)的小船停靠到底部。当得到5目之后,将浮标稍微向下移动1个刻度,看是否变为4目。如果没有变化,则意味着已经成功地通过了最低点。接着,再次从4号回升回到5号即可完成验证过程。

最后,在换入真正用于垂钓之用的投放物时,如发现它们比之前测量出的值轻,则可以稍微拉高浮标至原来的高度,即使这样,也仍然保持足够安全。如果感觉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继续观察其动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此外,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完全确定是否真的达到了正确位置。我认为宁愿花些时间确保每一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最佳位置,也胜过凑合过去。尤其是在釣鲫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鲫鱼不是像鲤鱼那样擅长挖掘泥土觅食,而是一种依赖吃东西的地方性行为,所以不能让他们看到却抓不到食物的情况发生。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