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的派别。相传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薛道光《悟真篇三注》:“张紫阳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还丹之妙道。”意谓张伯瑞曾师事青城丈人。
张紫阳(984~1082)中国北宋道士。内丹学家。原名伯端,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精三教典籍。一度为府吏,因触火烧文书律,被谪戍岭南。在宋英宗治平年间随龙图阁学士陆诜自桂林赴成都。在神宗熙宁二年,他在成都遇到了刘海蟾(一说是青城丈人),得到了金液还丹之诀,从此改名用诚,号紫阳山人。他在熙宁八年创作了《悟真篇》,宣扬内丹及道教、禅宗、儒家三教一理思想,被奉为南宗五祖之一。
据史料记载,张紫阳晚年因“肄业辟雍不第”,成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不再追求官职,最终因“火烧文书”罪被发配岭南。他在岭南期间深感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制度的残酷,这些经历也加深了他的修行。
后来他随着陆介夫知桂州,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异人的指引,从而获得了炼金术中的关键秘密。此后,他又回到故乡临海,并开始教授自己的修炼方法,但由于学生们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真正理解其修炼精神,所以他决定著书立说,以确保他的心得能够流传下去。在熙宁八年的岁月里,他完成了《悟真篇》这部重要著作,使得更多的人能理解并实践他的修炼方法。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他不得不离开临海,再次出现在常州红梅阁,在那里他继续研究和撰写有关内丹的秘密知识。这段时间里,他撰写了包括《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金丹四百字》等作品,并将其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张紫阳晚年的生活充满波折,最终因为某些政治纠纷而遭受流放。但是在邠州境内的一次偶然机会下,他通过石泰的帮助成功地免去了流放判决。在这一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才继承并弘扬他的修炼理念,因此他将所有的心得和秘密全部倾囊相授给石泰,将其定位为嫡系传人的位置之一。
从那以后,无论是回归故土还是再次踏上新的旅程,都没有改变他对本源真理的追寻与分享,对于每一个愿意听取者来说,只要他们持有一颗纯净的心,就能接近这份至高无上的智慧。而且,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会让这种信念动摇,因为对于那些真正渴望了解宇宙奥义的人来说,这种智慧就像黄昏时分依旧明亮如同星辰一般永远存在。
最后,有关张紫阳的事迹被后来的代际传承者所记录下来,他们以《悟真篇》的理论经典作为基础,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开来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宗派系统,其中以白玉蟾为代表,该派系称为“金丹南宗”,或称“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是中国古代众多道教内部流派中极具影响力的其中之一。
正直善良又富有洞察力的你,或许会惊讶于这样一个故事背后的哲学深度,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今天对生命意义以及个体探索自我潜能的一般观点。你是否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启示?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