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鲤鱼在自然景观中调漂时反向找底需要验证

在探究钓友们在找底时遇到的一个常见疑惑:为什么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后变成了4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关键看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物体去找底,以及它与你的钓饵的体积和重量差异有多大。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或者是养殖池塘这样的地方,水底通常会有厚度不等的“虚底”。如果用比较重的铅皮作为橡皮块来找底,因为铅皮比钩轻很多,当它沉到水底时,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实-bottom上。当你换上更轻的钓饵后,由于其重量小于铅皮,所以可能会停留在浅层或埋藏得较浅,因此浮标所露出的目数就会增加。

我曾经使用与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找底,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橡皮块应该与钓饵的体积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了某个程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可以想象,在虚-bottom较厚的地方,用硬且重的心脏(即心脏)做为鱼食,而这些心脏又不会被鱼吃掉,那怎么能说是真正地进行着渔业活动?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来寻找下方,因为这两个原因:一是不易脱落,使得寻找下方更加准确;二是我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以及钓饵的轻重和虚下的软硬性质选择不同的大小和不同质量的橡皮块。这使得整个过程变得非常灵活。这些四边形切割自学生擦字用的 橡皮片,只需用刀片切成任意大小立方体即可(这种四边形不同于常规圆形或椭圆形,有更多棱角,鱼对它们不熟悉,不太容易咬住)。这些小立方体由于它们没有棱角,更易于找到正确位置而不会被发现。

选择适当大小和质量的小立方体应以浮标2-3目浮力的需求为标准,或稍微超出鱼食本身的一点点,以便标尖能够突出1或2目以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它过分轻或过分沉。我建议,如果你想要捕捉灵巧的小动物,就将这个小立方放置在两根针之间;如果要捕捉笨拙的大动物,则直接放在一根针尖上。

为了确保既能找到正确位置,又不会因为错误而超越,我建议采用“反向验证法”来检查一下。例如,你调整5目的浮标,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放到5目的位置,即使看到4目的状态也说明已经到了正确位置了。你可以继续将浮标向下移动直至达到4目的状态,然后再次回到最初5目的状态。通过这样操作,你可以保证未曾超过目标地点。

最后,一旦你改变了装备,将新的鱼食挂上去,如果那时候新装备比之前用于测量距离用的那个更轻一些,那么浮动装置就会稍微升高一点儿。此时,你只需将该装置重新拉回原来的高度,即5目,无论是否中途受阻都无妨。在此之后,再观察几次,看看是否有任何变化,并据此调整。如果感觉自己的操作仍然不够稳固,不确定是否真的触及到了最终目标,那么请耐心等待并不断尝试,不要急躁地草率处理这一步骤——特别是在垂涎欲滴的大鲫鱼身上,因为那些家伙无法像鲤鱼那样掘土觅食,它们对泥土并非那么敏感。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