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武功法硬拉慢荡背后的秘密太极拳之要领究竟在哪里

太极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要领”,但我们该如何对待?以我粗浅的感受,前人积累出来的“要领”,并非都是要领,大多是掌握了要领后的感受,这需要我们去认真辨别。人在未练拳之初,身僵体死,无论如何“明白”,身体上都是达不到“要求”的,因为根本不具备能做到的基础,所以要去练。

武术确实应该是个直击核心的技艺,但是,直击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越俎代庖,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脚踏实地,不可“直击核心”。以“沉肩坠肘”为例,尽管初学者都知道这个基本的“要领”,但是无论如何做不到。仅坠肘就谈何容易?用力则张,用意则夹,不管则浮,这是由学者的身体条件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这只是个掌握了要领后的感受,而不能当做要領,要看待。

沉肩坠肘既然不是要領,那又如何实现?回答是:练拳须提纲挈领,练拳先得有个整体观,全局得有个整体,要領了,然后局部自然也就出来了。这是一种方法,一种窍道而己,但原本不需要那么费劲。

练拳,要弄明白套路和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么在练拳之时就会有的放矢。只有抓住了纲领才找到了 要領,还会迎刃而解。而抓住关键处,就怎么个练法,都很考验人的思考能力。腰隙处是关键的地方,是活开、接上的问题,然后才能谈松开、塌下。

硬拉慢荡,如同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它们各自有一定的效用。但它们本身就是后天修养的问题,我们是否能主动引导这些后天修养,使其成为了内在的一部分呢?

杨式太极披露出的某些年前的传说已经被广泛传播。这涉及到一种叫做拙力的方式。但人们往往对这类力量感到恐惧,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力量是不够精细,不够优雅。而实际上,只需将这种力量用于正确的地方,即使使用力,也不会造成伤害,而能够真正带动全身,从而起到提纲挈领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注意只能通过节节贯穿来达到这一点,而不能逐节贯穿,以免出现反效果。

太极拳每一家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一种技巧和方法似乎都非常重要,但最终目标相同——寻求平衡与和谐。在追求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必须避免陷入迷失方向,不因追求具体手段而忘记整个大局,并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于所谓的"高深莫测"不要过分迷信,最终应回到简单有效的事物上来探索真理。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