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怪二圣三尸四奇五绝打虎式左弓步练习方法

一怪二圣三尸四奇五绝:打虎式左弓步的精髓解析

在杨式太极拳的海洋中,八五式(或称传统杨式太极拳)如同一条璀璨的星辰,引领着练习者们探索其奥秘。近日,我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对于打虎式左侧弓步中的左脚迈步方向产生了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决定向大家请教,以期能得到指点。

书本上的描述和周围晨练者的动作让我感到困惑。在打虎式左弓步中,右脚落下后,左脚随即提起,其迈步方向有多种说法。一些资料指出左足应向东北、北、西北甚至西南方迈步,而祖师杨澄甫1931年版《太极拳使用法》第41页仅说明“设敌人由左前方用左手打来”,这里“左侧”不明确标示东西南北之分。如果敌人在我面前的位置,那么,无论是东北、北还是偏西范围内的任何方向,都可为之。从右蹬脚一式结束至右脚落下时,人基本面对东偏北,这时“左侧”的大致范围为北偏西,但这样的分析是否准确呢?而1934年再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P35则修改为“往后踏出”,这个概念似乎有些笼统,“往后”既可能指向西南,也可能指向西或更远处,因此这些指导并未提供明确答案。

有人认为,在实战中千变万化,所以并不需要过分追求每个细节。但每个招式都有其创立时固定的模式,将它们串联成套路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熟练之后才能开始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上,这样才能保持与原宗旨的一致性。理解规矩、明了规矩,再将规矩化作自然,这就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而没有搞清楚就想随意改变,那只是乱做一团。我只是一名普通弟子,没有能力肆意变换,只能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和理解,每天希望不要做糊涂拳,因此我需要向更多的大师傅请教。

钟文大师在《杨式太极拳》P75上写道:“当转身迈步,同时松右腿关节。”王志远先生则在《杨式太極拳诠釋》P171提到:“腰胯略微转15度,使两臂相应平移。”赵幼斌先生则直白地说:“随转体向西斜方迈出。”

然而,有位著名的大师却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他说应该朝前迈一步。这与之前讨论过的情况不同,它是在转完腰后才进行这一动作,这与边转边走完全然不同。这让我陷入了困惑,因为这涉及到了技击上的时机和气势,以及边转边走是否合适。

第三个问题是我看到的人物形象各异,有朝东、东北、正面的,也有朝着偏西或更远的地方看。我看到88式太极拳提到的是视线随身体移动,然后平视前方,而八五式则不同于此。傅大师建议眼先关紧,一旦接触到脸颊,就要调整目光以便平视前方,但他的图示显示眼睛似乎要看得比实际位置更高一些。而赵幼斌老师则建议眼先随左右手移动,然后定下来观看前方。

最后,我想要表达的是关于这个所谓“left bow step”。自国家版《 太極劍運動》(即俗称88 式)的出现以来,“left bow step”成为描述这一动作的一个标准词汇。不过,有些朋友主张打虎定势不该是小马步,而应该是骑马姿势,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动作更加符合“骑虎”的含义。我虽然不同意他们的话,但仔细思考他们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明白,当我们进入定态后的站立姿势,即使叫做小马步,其档势也不尽相同,与初学阶段的小马步存在差别。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不能误以为小马布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骑乘状态,从而失去了正确掌握技巧的机会。此刻,让我们回归到奚桂忠老师所述那几句话——腰胯略微回旋15度——这简直是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不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一点,看看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技术吧!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