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骑行丢车者河原启一郎:我会坚持留在中国 [日期:2012-10-3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明天即将离开北京,带着可爱的朋友们帮助筹集的50kg救援物资和爱心,飞往云南。10月24日凌晨,河原启一郎发布了一条希望路人可以帮忙搬运救援物资的微博。同时上传的照片里,几个满满的编织袋堆积成一座足有一人高的小山。蹲在旁边的他和4天前见面时的装扮一样,宽大的毛线头巾,肥大的军绿色工装裤,天蓝色的志愿者马夹。 这个总是面带微笑的28岁日本青年怀揣着骑车环游世界的梦想,喜欢苏打绿和五月天,可以随口哼唱出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在旅行的途中,他学会了变魔术,最近刚刚迷上《江南style》。8个月前,他因为在武汉丢车引发一场全城找车行动,自此成为国内轰动一时的网络红人。上个月,得知云南彝良发生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他立即决定去灾区做志愿者。 我随时准备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无论是重大的灾难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坐在对面的他一边在电脑上播放自己演讲时的PPT,一边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解释道。当时,正是他从云南回到北京的第10天。这些天,河原一直在北京奔波着。作为彝良灾区的后方支援,他通过QQ、邮件、微博等网络渠道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灾区,并且收集了一批救灾物资。和以前一样,每一份物资他都当面亲自接收,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爱心无国界。 5万中国网民为他寻车 和其他日本80后青年不同,河原小时候从来不看漫画或玩电子游戏。我不喜欢呆在家中,他说。每次从学校回到家,他都会把书包扔进房间,然后抓起鱼竿,在地上挖个洞找些蚯蚓作鱼饵,骑上自行车到河边和朋友一起钓鱼。高山、河流、海洋......热爱大自然的他总想着有一天可以去远方。 父亲是聋哑学校的老师,母亲是幼儿园老师,而且都是资深的沙发客——自助旅行爱好者。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河原从小就练就了一套与人相处的能力。18岁那年的之行,也是他的第一次旅行,使他迷上了中国。 去年11月,酝酿了6年的环球旅行梦想变成现实,中国是他的第一站。河原辞去医院的工作,搭乘从大阪到上海的轮船,陪伴而行的是他的女朋友——一辆安装了行李架、测速器、前灯等各种装备的自行车。车子的后面挂着一块写有谢谢中国,加油日本的纸牌。我想感谢那些在去年日本地震时来支援和帮助我们的中国人,他说。 第一天到达上海,他只会说5句中文。虽然是独自骑行,但河原没有感到旅途的孤独。从上海、杭州、九江、南昌等地一路骑下去,每到一处他都会结识一些热心的朋友为他免费提供住宿,有时还一起做饭。他常常会在一个城市呆久一些,这样就可以加入当地的志愿者组织,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当我去另一个新城市的时候,朋友会介绍我给他的朋友们认识。这样,我的朋友金字塔就搭成了,是个倒金字塔。河原在旅行的途中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善良,尤其是在武汉。 自行车丢失那天,河原还在做义工。什么?你靠自行车环游世界,但现在你的车却被偷。那你今天怎么还来做志愿者?你应该去找车呀!一个朋友说。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和媒体的关注下,一场大规模的寻车活动开始,参与的网民达5万之多。 4天后,自行车失而复得。当地派出所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表彰仪式。 我想人与人之间,这样不计回报地互相帮助是在一直轮回着,传承着的。当有一天你遇到困难时,这份爱心会在不经意间转回到你身边,让你在困境中不会孤身一人。河原说。 中国朋友们提醒他注意安全 从大学时始,河原游历了20多个国家,做过各种义工和志愿者工作。几年前,当他在柬埔寨做义工时,遇到一次事故,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一点小伤没有被及时处理,最后不得不截肢,这对他的触动很大。后来,他回到日本选择进修医疗护理专业。自此每当知道哪里发生灾难,他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哪里。 今年9月10日,身在武汉的河原无意间看到电视新闻里播出云南彝良地震的画面,他当即决定要去彝良做志愿者。通过QQ和电子邮件,以及丢车事件中赚取的微博粉丝,河原开始收集救灾物资。他坚持亲自去收集物品并当面表示感谢,为此还专门去了一次河南南阳,收获了八大包行李,包括衣服和药品。 3天后,为了拿回自己的行李出发到云南,河原不得不回到西安。当时,争端逐渐升级,反日情绪正在蔓延,西安的大街上有日车被砸。中国朋友们不断地给他发来信息提醒着注意安全。 事实上,在旅途中,当人们知道他前往灾区的目的时,都跑过来夸赞他。一个不知名的女孩还写下纸条送给他:你不用因为离开中国,我们永远是你的朋友。 然而,贵阳的遭遇让他有些伤心。就在刚才,我遭到很多人的攻击,虽然没有受伤,但是非常伤心。9月15日晚,河原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原来当晚在一条小巷子里吃饭时,被几个打桌球的小青年围观。后来一位朋友的母亲骑着电动车将他带离现场。 当晚,在这条微博下多了很多饱含歉意的回复,也有人劝说河原不要再去了。有时候,我觉得很危险,很伤心,但是我不在乎。不管问题如何,彝良的人民都需要帮助。我有救灾经验知道该怎么做,即便我是一个日本人。 被问起为什么坚持去灾区时,河原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去,对我来说,只有为什么不去。 中国老人称他为兄弟 对于志愿者,河原有着自己的定义:我所认为的志愿者不一定要加入哪一个义工组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会去帮助他人,为别人着想的人。他应该随时关心别人为什么难受,需要什么帮助。我会坚持这样的信念,作为这样的一个人一直走下去。 他用事例向记者解释道,比如,看到杯子里的水洒了,帮忙擦一擦;当同学的笔坏了,你可以问需要笔吗?;下雨了,给同行的没有伞的老妇人撑伞......关心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是否受伤或伤心,考虑别人的感受都是志愿者的含义。他说。 河原将志愿帮助别人当做自己的责任。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坚定不移地来到彝良,我要将物品亲自送到灾民手中,并留下来做志愿者。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为了保护其安全当地政府做出妥协,让一些政府机构的人员和他一起来到灾区。 在彝良,他一边进行救灾工作,一边将自己拍摄的现场照片发布在微博上,以便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援灾区重建。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救灾工作的志愿者,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包括一些NGO的管理。就在采访的间隙,河原还收到来自无国界社工的私信,这是一个香港的NGO组织,他们希望通过河原了解那里有多少学校需要多少义工,准备派一些义工到彝良。 后来,为了不再给政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河原决定离开彝良。当这一消息在志愿者中传开时,大家都陆陆续续过来跟他道别。一位做了两周志愿者的老人哭了,他一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这一次却拉着河原的手说了很多话,请你再回来,再帮助我们。老人还在纸上写下兄弟二字送给他。 集结起更多的中国志愿者 事 实上,河原只是不再出现在彝良,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灾区的关注和救援。从山上落到民居的大石头。一个人是完全无法对付的,两个人也无法挪动,三个人的话可以搬起一半,四个人才终于能够挪开石头。......我在等待新的志愿者参与进来。有意愿者可以在微博上私信我,我会告知需要的装备以及内容。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他的忽悠下动身来到灾区,而救灾需要的药品与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被收集。他从独自亲身帮助别人,变成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传递爱心的事业中去。 国庆前,河原特意买了100多副救灾用的手套和雨衣寄给灾区。10月4日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时,他在电视上看到救灾人员戴的正是自己买的手套。 河原说他的下一站会是广西,一个在河池的小学老师向他发出邀请。我想教孩子们跳舞,比如《江南Style》,孩子们会喜欢的。他还会带一些电脑过去,让那些从没上过网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你打算在中国呆多久?这取决于中国人民,只要人民需要我。河原说。他随手摸了摸胸口那条有特蕾莎修女像的项链,那是他在孟加拉国一个修道院当志愿者时收获的。项链上还别着两个脑动脉肿瘤血管手术的手术剪,别针大小,这被当做是他身份的象征。 关于旅行和义工,河原会一直继续下去。如果老了,我还可以骑自行车。如果没有了双腿,我可以坐火车或者搭顺风车,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