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炼太极拳的原因在于它适合性广泛,既适合青年人锻炼,也适合中老年人;它动作轻柔缓慢,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同时能够陶冶身心,放松身体和精神。然而作为对抗性的运动,太极拳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定向锻炼的程序和内容。据我十多年的练习经验,如果只重复盘架子,就无法达到实质上的功夫提升,而过度的盘架子则可能影响健康。
传说中的“太极十年不出门”意味着要成为一名技击高手需要很长时间,但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太极拳在技击领域存在的一些差距,使得习练者难以进行较高水平的对抗性运动。我认为这背后是方法上的不足,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探索并改变现有的训练方式。在我的记忆中,我曾参与1958年全运会表演,并获得了山西省武术运动会太极圈冠军,那时我的打法被认为不错,但实际上当时我仅仅炼了短时间而已。
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太极拳能按照正确的路子去练习,那么试力就没有发力的必要。而桩功如果不好,即使试力也成为了无源求水,无本求木的功夫。因此,我们必须在桩功上下工夫,让站桩成为拳学基础,而如何站桩又是一个深奥且富有奥妙的问题。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