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正版的十四条法则如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中的精髓每一步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

太极拳的修行之道,非传统所能限,既非嫡传亦非家学,只需心意相投,即可得其精髓。追名逐利、自命不凡的习俗,实乃背离太极真谛。

太极拳虽为武术,但其生命力在于攻防和平衡。以太极拳舞蹈化或体操化,其实是对其本质的误解与摧毁。

作为国宝级武术流派,太极拳要求高超的心性与素养,而将其推向全民健身,则如同把大学教育降至老年学校水平。

创立一门武术,不仅要跨越代际,还需广泛发展空间。而归功于个人创作,或许带有虚假色彩,更不提那些轻率说法。

杨露禅在王府内授拳,或开启了表演化先河;杨氏父子改进、广招门徒,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即便如此,也难免使人怀疑是否已走向顶峰——福兮祸兮也!

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合练的运动,以“以武演道”、“格物致知”为目标。一般而言,太极功夫高低成正比,对人的影响亦能“脱胎换骨”。然而,有些人出手凶狠,却又失足打死爱女,这让我更信任伪装者。我私下猜测,他们面对生计去迎合习练者,使太極走向表演化堕落,以及自己的曲高和寡,都令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心绪郁闷。

太极拳著述多重复低水平,“鸳鸯绣出凭君见,不将金针度与人”,人们行功感受建立在不同的层次上。对初学者大谈神明阶段感受,只增神秘感和畏难情,无益于学习。“读者需要的是‘绣花针’,而不是赞美辞”。

理论与实践远未达到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人的高度,就妄谈发展创新,便出现新拳种、新派、新理论百出。这让我认为,这可能是太極的没落,而不是繁荣。

9-11(略过)

12-14(略过)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