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就强调每一个动作都要依靠腰带。无论是向大师求教,还是阅读各种太极拳书籍,都一致认为腰带至关重要。但经过五年的练习,我发现这个理论并没有清晰地解释出来,有时候感觉很含糊,这导致很多人练了多年仍然无法掌握正确的技巧,甚至会受伤。
在讨论太极拳的身法时,我们需要明确部位,以裆为中心,上半身包括胸、肩和头;下半身包括跨、膝和脚。上半身扭动时应以腰带肩,而下半身扭动时应以胯带膝。这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当上下两部分同时移动时,就出现了两个情况:一种是腰胯分离,其中一部分移动而另一部分保持静止;另一种是胯作为方向盘,全身转动与之相关联。
杨式拳中的云手展示了如何通过腰带控制上半身,而不让腰以下的胯随之转动。虽然太极拳不需要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如果胯随着腰一起转动,那么根基就会移动。在形状上,即使你试图留意摆正,也难免因为胯膝的轻微扭动而导致双脚跟随运动,使得形成标准平行并步变得困难。此时,应该让胯横向拉动,同时保持重心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然舒适且松沉稳定的效果。
例如,在揽雀尾中,当两臂向下捋的时候,裆和胯上的重心后移,从而固定下来,此刻只需扭 Waist 臂进行捋,不需额外使用力气。而如果此时也让胯随同身体一起扭转,那么脚底下的支撑就会摇摆,这样做既不会产生有效力的效果,也违背了对立统一原则。在陈式拳中的搬拦肘,如果发挥劲力却感到力度不足,是因为在用力时同时涉及到腰、胯和膝,没有遵循对立统一原则。如果是在抡双拳中,让整个身体朝相反方向顿挫,则能够发出更加有力的劲道。
总结来说,太极拳中的劲力运作非常精细复杂,每个套路,无论其复杂性如何,都有一定的规律。不仅要通过身体去实践,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理解和体会这些规律,只有不断深入地探究才能逐渐接近真正的技艺水平。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