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门地术拳

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乃是福建七大拳种之首。据传明代闽南白莲庵有尼姑四月大师创造,至今已流传六代,其技艺至今由陈依九所掌握。由于其独特性,本拳被定为国家稀有拳种。

地术拳源自寺庙,其宗派系属宗派风格,又因地域在闽中,为长江以南的南拳体系之一。从其整套拳路风格分析,它既具低桩、扎马、稳实、刚猛之特点,以声、气、力表达磅礴之势;又显灵活多变起伏飘洒,以形意神表达舒展飘逸之感。此外,尽管似北非北,但这不能完全体现其独有的特色——地面功夫,即地面技击术与术。这便是其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武学的根本所在。

2009年,该门派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2011年更获得了国家级此类保护项目认可的地位。

本门派以模仿狗的机警敏捷及凶猛为主要原则,并通过翻滚扑摔剪奔窜跳钻挂等动作形成独特风格。上、中下三盘融合了快速迅猛的南拳手法和灵活多变的北腿法,以倒在地后发挥出最强大的自护能力和技击效果。该门派以落地最能展现制敌威力,如鱼得水般自然。

正如古籍记载:“狗法落地蓬车莲,跌扑翻滚起伏沉,轻巧猛速变无穷,蹬踢见其能。”它既保留了刚烈多变且阳刚美观的少林风范,同时也融入了安然自得且善用腿部技术的大型北式武学,使其成为集两者精华的一绝,是武林中的瑰宝。

此外,该门派还带有一丝仿生元素,其灵感来源于狗的勇敢和机智,以弱胜强、小打大战以及巧取胜利为标签。在运动中巧妙运用生物力学、运动力学及机械力学原理,让反关节原理轻松拿下对手,上、中下的身手脚配合变化无穷,从而形成集南腿北足在地躺擒拿锁控于一身完整系统。

这一稀世绝技不仅吸引专业比赛,更被军队与警察用于教学训练,并影响着专业治疗养生的理疗领域。而影视界对此亦极为关注,有中央电视台《发现档案》、《远方家园》等专题深度报道。本门作为代表,不断参与国内外交流研讨活动,并成立专项委员会进行资料整理与套路研究,将武艺遍布十几国境内外,每次参加各级赛事都取得优异成绩,对将其列入军队公安训练内容表示计划,这样做旨在使武术更加服务社会,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