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四大秘诀-吴图南
按语:吴图南(1884-1989)是一位在太极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从小就开始练习太极拳,先后向吴鉴泉、杨少候学习12年,终身不仕,享年105岁。在理论方面,他留下了许多著作,被后人收入《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一书。以下是他1994年的武汉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上的讲话,这次讲话中,吴图南先生对“太极功夫”进行了系统的划分,这种划分在太极拳理论上是一种创新和探索,对提升技术水平和健身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如果能根据这些原则,对太極功夫进行科学、系统和规范的划分,就能更好地指导练习者,从而提高他们的技巧水平和健康状况。这对于推动中国武术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力。因此,我们特此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以期能够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中之道。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太極拳家,你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过去的一些教材没有提供一个清晰且系统化的解释。在旧社会,中国武术界相对保守,而传授知识通常遵循师徒关系。不过现在不同了,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以及实现现代化,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我是出于这样的态度来分享我的看法。
我研究过很多年,我专注于姿势是否符合生理学原则,以及每个姿势中的关节位置是否合理。我通过调查得出了结论:正确姿势是基础,没有稳固的地基,便无法建立高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怎样定义正确姿势呢?我认为,它应自然流畅,与其名称相符,并且内外如一,使人感到心随意动,这样才能有效锻炼身体。
基于多年的体验,我把“四种功”概括为:
第一是著功,也就是你往我来,一招定胜负,比如搬拦捶,要知道它干什么用怎么打等等;其他动作也是如此,如揽麻雀尾、单鞭等都是著功要熟练掌握,不断提高。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著熟而渐悟懂劲”,即指这个意思,即使对方打来,你如何变化,或是在对方刚刚出手时改变方向,或是在力量到达自己时转移方向,或是在力量到自身时应用内外结合瞬间转移对方力的方向,使他的力折回去,让他失去平衡并弹出去,是属于著功范畴。
第二松功,有时候人们以为松就是松,但实际上很多人错以为松就是懈怠。而真正松的是指全身关节韧带无处不柔软,无处不坚韧,无处不沉稳,无处不顺遂,然后才能通体贯串丝毫无间。这才叫做真实的松。你只有通过练习松才能达到这种状态,使关节活泼灵活富有弹性听你指挥调动,就是所谓成效显著。
第三劲功与力不同,它既非大小也非刚柔但既能柔又能硬既快又慢既不即又离,只有除腰脊为主宰,其余部位随机应变,那么变化在不知觉中收效,这正是劲比著强之道。当对方连续几个接招时,如果只会答应就会忙不过来了,此时必须运用劲技方可解决问题。此所以称为胜过着技之道,因为它可以让你的反应更加迅速灵敏,更容易控制住对手,将一切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下去。
最后气功是我这里提到的,是指最根本的心法,用意念引导气走哪里,那里就跟着走;呼吸的时候,让气慢慢散开。不久之后,你就可以让你的气按照你的心思行事。甚至六腑都听从命令,可以自由调控。这便是所谓使气之法。一旦掌握这一点,你便能够轻易控制任何情况,不需再担忧如何迎接或制服敌方攻击,因为那已经被你精准操控了。而如果没有这一份理解,在谈论呼吸协助修炼的话题上仅仅停留于表面,还远未触及其核心奥义。我目前正在撰写“宗气论”,希望未来能够详细阐述,并期待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帮助完善。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