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朝探秘腰胯武功关系揭秘拳法秘籍大全

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就强调每一个动作都要依靠腰带。无论是向大师求教,还是阅读各种太极拳著作,都一致认为腰带至关重要。但经过五年的练习,我发现这些理论并没有清晰地解释,让许多人即使练了多年,也未能掌握其精髓,甚至可能会受伤。

在探讨太极拳的身法时,我们必须明确部位。以裆为中心,上半身包括胸、肩、头;下半身包括跨、膝、脚。上半身扭动时,要通过腰带控制肩膀和手臂,而下半身扭动则通过胯部控制膝盖和脚趾。但当上下同时移动时问题就会复杂化,有两种主要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腰胯应分离,即胯部不能随着腰的转动方向而移动,而应该保持独立。如果不这样做,便无法发挥劲力。在杨式拳中,如云手这样的动作,上半身完全依赖于腰带协调肩膀和手臂的运动,而下半身的胯部绝对不能随之转移。在锻炼中虽然不用力,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一旦胯跟随腰一起转向同一方向,那么身体根基也会跟着移动,从而影响整体姿态。此时,即便努力调整,只要胯或膝稍有扭曲,双脚就会自然而然地跟随,这样就无法达到标准的平行并步。正确的是,当重心落在左脚上时,不再扭动,而只是轻松地将右侧的胯部拉向左侧,同时让整个上半身自由旋转到130度以上。而此刻下的膝盖和脚仍旧稳稳地踩在地面上,没有任何阻碍感。

第二种情况是把胯作为方向盘,将其扭转,全身上下都会随之变化。这就像轴心一样,当它微微倾斜,就会导致全局改变。在杨式拳中的搂腿拗步与野马分鬃等步法,如果仅仅使用腰来引导后腿,则需要直到胸前及肩头至少90度才能够起步,并且前外摆角度超过45度,然后才能形成弓步状势。但如果能灵活运用胯,使得后腿轻易起舞,那么只要稍许扭开足够角度,就可以完成这一切,这正是太极拳正确运用的秘诀所在。

武当剑法中的跳跃冲刺接马步藏剑也是如此,以失败告终的人往往因为没能充分利用腹股沟区域进行操控。而类似的技巧,如42式中的白蛇吐信接独立托掌,以及武当剑中的虚步崩剑接转身独立上刺,都需要通过腹股沟区域进行操作,不是在用肚子推,也不是用脊椎抬举,而是在使用腹股沟区域去推去提举。

总结来说,太极拳内涵深奥,每一步都隐藏着规律。不断练习,用身体去实践,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悟入,每一步都越来越明白每个细节,每一次演绎都更接近真谛,即便还远离“神通广大”,但逐渐逼近。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