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识太极拳师王建业
英格理,德国人,她已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二十多年,在德国钮轮堡也小有名气,已有八十多名跟她学太极拳。2007年,她及一行几十人组成太极旅行团来到成都,经王建业吴平介绍,一行人来到王老师的太极拳场,牛高马大的老外轮番上阵都推不动王老师,众皆惊核。王老师身高才一米六多点,一米八、九的外国大倍怎么就移不动王老师的步呢?
据英格理讲,她的太极拳是跟一个日本老师(译音:拓约西可八牙西)学的,那个日本老师是跟傅宗文老师学的。学了很长时间,日本老师仅教了他太极拳架。
二、不远万里来成都学太极拳
2007年夏,英格理带着其安迪找到王老师,提出要系统学习传统杨氏太極劍、刀、推手、中醫內功等。吴平講,這個老外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崇敬,每當談及老子、孔子等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時,其崇拜神情之狀犹如黨人崇拜德國的馬克思那樣,看見她態度虔誠,王老師答應了她的請求。
英格理的小伙伴安迪已在中国生活五年,是个中国通,他娶了一个中国成都是女儿,他常常带领旅行团,在北京和成都是住房真的是在中国安营扎寨。他担任翻译。
教学开始了,将按事先约定,每天上午8点半至11点半教学,无论炎炎夏季或下雨,大雨骤降,他们每天早上8点半前准时到达王 老师住家的会所门前的练功场,从不迟到,有时堵车,他们电话告之表示歉意。他们特别认真,对于每个细节都要弄懂,上午学打法下午整理笔记,没有弄懂的地方第二天接着问直到全明白。
按常规,不远万里飞去成都,只为探索风景如画的大美地,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游览,也是人们寻求的一种享受。但奇怪的是,这些风景并没有吸引她的眼光,而唯一让她迷恋至痴狂的是对待这门古老艺术——武术中的独特技艺——即我们称作“内功”、“气功”的深奥道法与修炼方式。她已经到了忘我投入的地步,对此事充满热情而且非常专注。这使得许多同伴感到惊讶,因为一般来说,在一次旅途中探访这样丰富的人文景观通常会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这些来自遥远国家的人们来说,这似乎不是他们的心愿,而是在他们心中激发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与渴望——学习并掌握一种既古老又现代化、高雅又强健体魄结合起来的手足之道,即“中华武术”。
三信中医,不吃西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门艺术,她把整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部卷入其中。她对中国传统医学持有浓厚兴趣,并且信仰它治愈疾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从自己的侄子翰宁那里学习到了针灸和推拿技巧,他作为医疗专业人员在德国工作后,又选择加入位于四川省首府的一个著名针灸学院进行深造,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以及其他追随者。而她的女儿则利用暑假期间陪伴母亲一起学习这一项传统技能,并偶尔担当翻译角色,因为英语流利,有助于解释一些复杂而古典化的手势语言。她还将一些无法用普通话表达的问题通过英语转换给予解答,使得交流变得更加顺畅。此外,由于某些疾病在她们祖国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所以决定尝试采用更多自然疗法,比如使用草本植物制剂以治疗身体上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即那些曾经依赖西方医疗体系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人们,现在正越来越倾向于采纳这种基于自然原则和历史悠久智慧创造出来的手段进行治疗。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保持谨慎态度,不使用微波炉加热任何药物,以免破坏它们原本具有的活性。当回归故乡时,还带来了大量定制好的补品,为自己及亲朋戚友准备保健品。此举令人思考,当今世界上是否应该继续忽视我们的根源?当科学界提议废除我们最珍贵的事物之一—中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切?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