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拳论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之反复解释义

武禹襄拳论解析: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之反复深入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伯仲三人受家教,均习武。禹襄出身望族,有文炳然。

虽未能以科名显,但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不几次被邀都辞却。此时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胨家沟学习太极拳十余年备精巧。禹襄见而好之,与其比较,但彼不肯轻以授人,只得其大概后赴赵堡镇,从胨清平学习太极拳,最终精妙始得。

此后勤加钻研。一日从长兄澄清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论》,转交给他。这是民间秘传,无可考的理论文章,是当时唯一的太极拳理论短篇。在此基础上,他结合实践常招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

终身研究太极拳至老病卧床榻犹讲论打法娓娓不倦,其甥李亦畲、李承纶均学于其门尤以李亦舍最精。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往难掌握,一旦与人交手总是以力为先形成僵持顶劲。他提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要做到全身肌肉和关节松开心神稳定,一举动用意不用力,以轻松圆活为主逐渐做到轻灵。

单纯做到轻灵还不足,无论走架或推手,还必须节节相连、处处贯穿、周身运转绵绵不断,如江河滔滔不绝。一断就会给敌方可乘之机,“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是练拳的基本要求,其中“气宜鼓荡”指的是外形神态,“神宜内敛”指的是内在精神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精神内敛才能气势鼓荡变化无间。

练习时应避免凸凹断续塌陷等错误体现,如肘陷、丟抗都是弊端,上下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前即有后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在意识指导下进行运动,使对手无所预识发劲便能制敌。但意不能只点刺,不要忽视两点同时考虑前顾后盼左顾右盼支撑四面八方立中正进退顾盼上下前后左右都能做到动静无偏如意向上先寓下意腿插中门迫使对方失去重心站立我顺势发劲对方必被掷出乃怀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各个部位各自有一虚实但不可丝毫间断需依据对方虚实情况变换自己的虚实彼实我虛彼虛我實实者忽变为虚虚者忽变为実非全部无力非过猛含蓋含蓋易变分清虚实建立在周身节节贯穿基础之上步随身换力由脊发腰为中枢一动无静一静无动连绵不断整势习久成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