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未曾褪色的1995年,笔者于《太极拳推手思路浅谈》(武林杂志1995年7月刊)中提出:太极拳之功夫,不仅在于精湛的推手技巧,更应包含推腿和推身三大练功体系。如今,十六年的光阴悄然流逝,我们再次聚焦于这项古老而深邃的武术艺术——推腿练功。
正如以往对待推手的态度一样,我们依旧遵循王宗岳先生“五篇拳论”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以静御动”、“四两拨千斤”、“耄耋御众”、“沾连粘随”以及“迈步如猫行、行之于腿,纵之于膝”,这些问题仍是我们不断追求中的重大课题。
基于我个人的理解与体会,对定步及活步中的推腿练功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一、定步推腿练
首先双方双臂轻松倒剪,以右脚前迈置对方右脚内侧,使膝部相互接触并保持沾连状态。甲方通过右腿前弓状顶击乙方膝部,而乙方则需灵敏地感应甲方攻势,不即不离地走化其变化。甲方向乙方展示跪膝或摆膷等技法时,乙方应依情变化、据势而化。双向交换位置,同时也可将右腿替换为左腿,以实现攻守变化的无穷循环。
二、活步推腿练
提膝粘提:
假设对方使用右脚横扫至我右脚内侧,我则在对方扫来瞬间,用轻微举起右足虚灵,让对方扫势落空,同时意注命门,将力量通至右膝,再轻提发力,用膝部粘贴到对方外侧,此举使得对方难以稳固。
提脚粘踏:
面对由左脚横扫而来的攻击,我迅速感知并提起我的右足,在对方横扫来之前,用意注引导,并用我的鞋底与外侧 粘贴到对方左足和外侧,从而迫使他们失去平衡。
进膷粘截:
当我处于静止状态,对方使用直线或勾式踢击时,我利用这一机会,将Right Knee向里做截击,这样一来,对方面临困境,被迫改变策略。
提脚粘挑:
面对被踩踏后被前压挤的人们,我通过精神上的准备,当他们试图踏压我的Right Foot 时,即刻用Right Foot 的底部与趾头上挑,其同时双手沾附着敌人,也助力己军,有利於形成优势。
运胯粘接:
如果遭遇来自敌人的一记胯部打击,我不会逃避或躲闪,而是在他施展这一招时利用自己的胯骨作为阻隔物,与其迎战,一旦成功,就能制住敌人的动作,从根本上影响战斗节奏。
位于身体最下端的胯臀区域,由坚硬骨骼护持,又富有肌肉层,为打出重量提供了强大的抗力。当另一边企图攻击这个区域时,“以静待动”,让他无法预料我们的回合,便成为一种高超技术。而若是逃避或躲闪,则违背了太极拳原有的理念,也错失了一次反制敌人的绝佳机会。
太极拳中的每一次实践,都旨在培养出一种柔韧性十足且行动敏捷的手腳,以及充满劲道却又温和自然的心理状态。此种训练方式因其时间短暂却收效显著,是任何想要提升自身武艺者的必修课之一。
最后,无论是单独进行Push Hand(掌心),还是结合Push Leg(蹬腳)和Push Body(胸怀),都将带给你的实战能力新的飞跃。这是一场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大舞台,上述文字只是作者个人浅见,请同仁们加以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