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深入探究太极拳的奥秘,发现它是一门以松为本、劲为核心的武学艺术。太极拳不仅仅是放松身心,更是通过松来实现中和、分阴阳、生出劲力与运动的艺术。它以低消耗、高效率、大收益著称,是一种因松而生的精妙之道。
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必须运用劲,这种劲不是简单的力量,而是一种内在动力和运动内容,它是“千变万化,无往非劲”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戒力,就像戒毒一样坚决抵抗不必要的阻碍,从而达到内外相合,形意相融。
太极拳中的松,是指骨骼轻盈、肌肉柔软地向下沉降,同时保持身体各部分灵活协调,如同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要求我们在练拳时,不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的感觉。
另一方面,太极拳中的劲,是行拳所需的动力,也是练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物。这一矛盾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却得到了完美统一,因为我们的功夫来自于不使劲,即使没有使用任何力量,也能产生出强大的内力。这种内力的来源于对自身重量及地心引力的自然响应,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像是被动地发生,而非主动去做。
通过这样的放松,我们能够释放自身重量中的潜能,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运动势能。这种势能源自于对地心引力的顺应,让身体随着重力的拉扯移动,同时也感受到反作用力的上提,这就是传说中的掤劲——一种由下而上的向上提拔之力,它既不是单纯向上的,也不是简单地做出来,而是在放松状态下自然生成出的效果。
掤是一个典型的手法,其实质并不仅限于手臂部位,还涉及整个身体结构。当我们进行42式太极拳右揽雀尾中的“左弓步掤臂”时,可以深刻体会到沉和浮之间微妙的情感互换,以及如何从完全放下的状态开始逐渐浮起至最终形成稳固之姿。此过程完全依赖于肩背腰胯腿脚等部位相继放 松下沉,并借助这些杠杆力量将左臂缓缓提升至胸前,然后再进一步由腰胯腿脚共同作用推送这只左臂继续前进至最终位置。而这一整套行动看似复杂,但实则全凭无意识间自发发生,因而给人留下了令人难以捉摸但又不可思议般神奇印象。
总结来说,掤并非单一技巧或姿态,而是一系列由底层基础(如肩背腰胯腿脚)逐步升级至表层(如手臂)的不断展开与收敛,以此形成独特且流畅连续性的掌握空间变化。这种技巧并非靠硬碰硬或者直接强迫自己执行,而是在允许自己彻底接纳自己的同时,用更高维度的心智来引导身体行为,从而达成平衡与协调双方共存的情况。在这个过程里,每一步都是因为先前的存在才可能出现新的发展,所以说这是一个循环回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远持续进行的事务体系,其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次交替,都承载着生命本身最真切且最深邃的情感价值意义。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