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深入探究太极拳的奥秘,发现它是一门以松为本、劲为核心的艺术。太极拳不仅是放松之道,更是通过松而生出的动力与运动形式,它以低消耗、高效率、大收益著称。这种独特的练习方式,让人在体验中感受到了“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的精妙。
在练习中,我们必须戒力,不像戒毒一样强迫自己,但却能自然地产生一种内在力量。这股力量,是身心对地心引力的抵抗和地面反作用力的适应,是身体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劲力。
然而,这种劲力既不能用力也不能没有力,既需要放松又需有意境。这一矛盾似乎无法调和,但太极拳却将其完美统一。因为这股劲不是用力使出来的,而是因为不使劲,所以才有;不是用力做出来的,而是因为不用力,所以才有;正是在放松中得以修养意志,从意志生成气,从气生出劲,最后才能有效运用于实践。此乃太极拳行者的必修课程,无法改变。
首先,要向下放 松,将自身重量中的势(位)能释放出来转化为动能,产生真正的劲。在这一过程中,我会任凭肢体随着地心引力的牵拉沉降,同时借助地面反作用力的上提,使身体呈现出圆润饱满的一片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身躯仿佛轻盈如羽翼,以至于我几乎忘记了使用肌肉力量,只剩下一个“顺水推舟”的感觉。
接着,我开始意识到沉浮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它们相互制约,就像阴阳两者不可或缺一样。当我从沉入水底时,便自动浮出水面;当我从空气中浮起时,便自动返回地球表面。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呼吸,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吸进和吐出的节奏,就像我们的生命之轮永远旋转不息。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作掤劲,它源自于前臂半圆形撑开,与胸前支架起一个掤子,以迎接敌手保护自身,同时探知对方虚实。我认为掤势是一种弹性势,是其他各种内外合一元素之一,也是我所追求的人生态度——顺应自然而非强行干预,用柔软来克服刚硬,用无为来征服有为。
因此,当我进行42式太极拳右揽雀尾中的“左弓步掤臂”时,我特别注重体会沉与浮之间微妙的情感,以及如何从这样的情感里汩汩流淌出真正的人生之流。我尝试通过肩、背、腰依次放松下沉,将左臂浮起来,然后再通过腰胯和右掌共同发挥杠杆效果,让左臂更加稳固并向前延伸,这一切都是基于对自身重量以及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顺应,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与状态,以达到平衡与协调的地步。
最终,在不断实践与思考之后,我明白了:真正在太极拳中的胜利,并非来自于刻板技巧或僵硬姿态,而是在完全信任自己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在这里,没有明确方向,没有目的,只有一种无言且坚定的决心,那就是让每个瞬间成为生命本身最真实、最纯粹的一部分。
2025-03-30
2025-04-13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