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景观中钓红鲫鱼时调节漂浮时间需反向找底进行验证

在探究钓友们在找底时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为什么浮标从露出水面3目变为4目之后,挂上饵却不再是4目了?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需关注你使用的找底物品与钓饵之间的体积和重量差异。通常,在自然环境中或养殖池塘中,水底往往有不同厚度的“虚底”。如果你用较重的铅皮作为找底工具,钩子容易穿过虚底落在“实底”上,当换上轻一些的钓饵后,由于重量差异,浮标所示出的目数会增加。

我曾经尝试使用与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但重要的是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应该接近钓饵。一旦橡皮块超过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如果用硬又重的钓饵在厚实虚底下鱼竿,那么这就意味着鱼看到、吃不到你的诱饵,这样怎么能期待到鱼?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进行寻找,因为它不会脱落,而且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来选择适合不同情况下的重量不同的橡皮块。这使得操作变得十分灵活。这些小型四方形橡皮块易于制作,可以直接将学生擦字用的橡皮切成大小不等的小立方体(这种外形多边形比圆球更陌生,对鱼来说难以习惯,从而便于寻找到正确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选取 橡皮块应考虑其浮力是否能够覆盖2-3目的范围,或略大于 钓饵,使得当挂上即可达到1或2目的刻度。

如果你想用一种灵巧的手法进行,你可以把这个小型四方形放在下面的那一端,而想通过直线手法,就放在顶部。在确保没有超出水域深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方法来检查自己的工作。

例如,将双层五目以上放入水中,然后将它们调整至五目状态,再将它们稍微提起一点,看看是否回到四目状态。如果没有变化,那么说明已经触及到了地面。你可以继续移动它直到达到四目,然后再次拉回五目的状态,以此保证不会超越实际深度。此种方法既能确保找到准确位置,又不会超越预定的深度。

当换上真正用于捕捉鱼类的诱饵后,如果诱餌比测定深度时用的那个材料轻,它就会导致浮标升高一点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它恢复到原始5目の高度,也许暂时不要动它,让时间证明效果,并随之调整。如果对自己寻找的地位感到不安,不确定是否已经成功地找到足够深的地方,我认为宁愿花些额外时间来确认也好,最好不要草率行事。这尤其重要对于鲫鱼,因为它们不是像鲤鱼那样能够挖掘泥土觅食的一种生物。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