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海钓时,许多钓友在寻找底部时经常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为什么会变成4目?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需考虑你使用的找底工具与钓饵的体积和重量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流动区域或者养殖池塘中,因为水底通常有不同厚度的“虚底”,如果用较重的铅皮作为找底工具,钩子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硬实的地方。当换上更轻的钓饵时,由于饵料比铅皮轻,因此钩子可能不会停留在虚顶表面,而是陷入浅层,导致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增加。
我曾经使用与钓饵体积相近的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但需要强调的是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重量超过了某一程度,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因此,不难想象,在厚实虚顶下用硬重鱼饵进行海钓,就无法吸引到鱼儿。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有两个理由:首先,它不会脱落,可以准确找到位置;其次,可以根据视标粗细、鱼饵轻重以及虚顶软硬选择适当大小和重量不同的橡皮块,使得操作更加随意。这种四方形或立方体状橡皮块对鱼不具吸引力,因而能顺利找到位。
要正确选择橡ピblak大小和重量,可以以浮标2-3目所需浮力的为基准,或稍大于鱼饵质量,以便在标尖处超过挂牌刻度1至2目,但不能过大或过小。在有些情况下,可将 橡皮片挂在下端,并将它放置到底部;对于其他情况,则可直接悬挂于hook之上。
为了确认是否已经找到正确位置,并且没有超出可以接受范围,还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例如,如果调整5目的浮标,当它达到5目的位置时,将其移至4目的位置,看看是否回到原来的5目。如果没有变化,那么已经确定已达到了正确位置。这一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保证既能及时发现地层,又避免超越了最佳范围。此外,如果之后还要切换到真正用的鱼饵,那么只要观察浮标动作并记录效果,便可以适当调整。而对于一些人觉得未完全满足的情形,我认为宁愿花些额外时间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即使再麻烦也值得特别是针对鲫鱼种类,因为它们不像鲤鱼那样具有挖掘泥土觅食能力。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13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