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中国武术十大门派在社会中的流传与影响

武氏太极拳,这一门派的拳种,源自河北永年的武禹襄先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创造。至今已有大约130年的历史。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原名河清,从小就对武术充满热爱,他曾学习过杨式老架太极拳,也从陈清萍那里学到了赵堡太极拳。在这基础上,他不仅掌握了各个流派的技法,还通过研究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结合自身练习体验,最终创编出了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

随后,武禹襄先生在不断地精研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他撰写了许多关于太極拳理論的著作,這些著作都是根據他自己多年的練習經驗寫成,简洁而深刻,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份坚持和严谨,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一大宝贵财富。

这一代人的传承者是李亦畬,而李亦畬又将其技艺传授给同乡郝为真。郝为真接收到的是一种非常纯粹、精湛的手段,因此近百年来人们又称之为“郝家小架太极拳”。这种风格紧凑而动作舒缓,以身法中的安舒见长,其步法灵活多变,同时外表收敛内心放松,让人难以捉摸其中奥秘。

作为汉族传统五大流派之一,武氏太極拳其理法原理既完整又细腻,“以求内形(意即身体内部的结构与状态)为主”,强调走内劲,用意念去支配外在动作,与敌方变化相应,用借力打力的方式来进行斗争,从而达到一种高超境界,即用意念控制身体运动,不让身体被对方控制。

最后,我们可以说, 武式(或称为) 太極拳,是基于杨式、赵堡两大家风格,再经过个人感悟所改良的一种小巧紧凑型手段,它既适合于锻炼身心,又能防身修身,是文人的好选择。这个系统化的训练方法,由于其简洁无华,被誉为“干枝老梅”——朴实无华。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它注重内外三合以及进退须有折叠,并且强调行云走架,即使是在与他人交手时也不依赖复杂招数,而是注重接劲打劲,让每一次挥舞都如同书写艺术一般,每笔每划都严守规矩。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