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武术的人就像握有内劲的太极拳者翁心诚指引我们如何将这些力量整合

太极拳的内劲是如何练成的?答案在于整合。没有走上整合之路,内劲永远难以达成,内功也就无法修为。陷入假、病太极拳的境地,那么既不会享受到太极带来的实惠,也无法体验到其真正的精髓。

要想走上正确的整合之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意念在整合中所扮演的主导作用。这不仅不是神秘莫测的事情,更不是容易取得的事物,而是在似有而非有的状态中运用它,这个分寸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把握。意念过度执着会导致心静不下来,而意念不足则会导致心散乱。许多习练者常常因为杂染纷繁而烦恼重重,他们往往在集中注意力和聚精会神时出错,无法静下心来,有的人虽然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心静,但很容易出现起伏,因此调整心态是使内劲进行整合的关键。

接着,我们需要先解决局部区域内部力的融合,然后逐渐扩展至全身。这意味着我们的初学阶段应从身体某些部分开始进行整合,就像加水泥与水搅拌均匀,让它们粘结成为一个坚固的一致体一样。而意与气之间则像是加入了这份混合物,使得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从而形成一种习惯定势,也被称作动力定型。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升至线、面、体上的不同层次,以笔者的经验来说,首先从手臂开始是一个相对易行且有效的手段,比如,在练习掤捋挤按四正采等动作时,将意念放置于手臂上的全部性运行中。

历史上的武术家们,如“掤在两臂、捋在掌中”等经典论述,都强调了这一点,每一个动作都紧密联系着手部,使得手部未能融合同样难以完成这些动作。杨振铎先生提出了“抻出肘尖、空出胳窝”的高见,而魏树人先生则强调“张肘、开胸、塞腰”的重要性,并且提到了手中的两个小气球;祝大彤先生描述的手指膨胀如同灌铅;李和生先生认为只要手发热发跳即可;王芗斋先生则认为当意念达到最高点时,便能感觉到“放电”。这些都是不同角度揭示如何通过意念将力量融入到双手中的方法,它们反映了形于指头,气贯于指头这种理念。

然而,只停留在单纯的手部力量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将力量扩展至整个上肢甚至躯干,并依靠腰脊与丹田来驱使它流转至双脚及下肢,从而实现彼此相互摩擦的心息相依,最终达到形神合一和身心一致。

最后,要想让我们的内气自在地流通,不仅仅是通过引导意识去引领气息,还要确保意识已经超越了身体外围,同时气息已经充满了身体内部,当这种状态达成时,我们便能够自然地感受到内气随处游弋,这种自由自在地流转于肉体间便是不必明示却明示,无需领导却领悟,此乃真正达到拳法境界之境界,即所谓出神入化,其境界已接近天人交汇之境。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