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到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太极拳的练习好比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太极拳练习松软的情况与此类似。
太极拳的练习要保持纯正的风格,这个风格是在大松大软中落实的。松软不是身体的一部分,而是整体。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后摆、袖子,都提不顺,只有提领子才顺,一提领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顺地提起来了。这衣服是垂下、松软的,也是整体的大。
“揣思摩像”,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杨老师打拳推手的情景,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对 的。
对太极拳的一些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 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一种非常沉稳。
在进行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全身力量集中而发,可以在突然之间迅雷不及掩耳,让人不可抵御亦无从抵御故耳。在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者,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如果练得过快,那么既不能蓄养神,又不能让内外各部配合恰到好处,所以发劲也不充实,并且气势也不惊人。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条件。我过去练功夫经验,只要周身 松开,就能使气自会沉下去,最终日久则内劲自生,同时脚下也会变得沉稳。但如果动作不整,或只两肩 松而腰腹胯背不知道如何为 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道如何为 松,或練後掌心无鼓胀之意,这都是因为没有正宗老师传授,所以永远不会 有内劲,最终将离太極拳越来越远矣。
再来说说“刚柔相济”。这并非说他完全正确,而是在于看他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大多数学者仅仅在筋骨肌肉上去探索一些刚柔伸缩的手法,却未曾深入理解以神,以气,以意为主的地位和作用。而这种筋骨肌肉上的刚柔相济若成为主要追求,那么即便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也难免导致身体僵硬,从而影响灵敏度和感应能力。而真正有效的是通过运用虚无、大松、大软这一系列理念来实现刚柔相济,使得技击中的变化更加自然流畅,无论轻或重,都能达到百折不挠或万物俱往生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专注于学习那些真正懂得如何运用这个原理的人,他们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心态和感觉来感知对方任何微小变化,然后迅速做出反应。当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对方接下来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易地制服他们,因为我们的反应总是在他们之前一步,因此几乎没有任何反击空间可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这样的技巧为“神奇”的原因之一,它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并且似乎具有超自然或者预知未来的能力,但实际上它只是基于卓越的人类智慧和感应能力所展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当我们训练自己发展这些技能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清晰头脑,不被误导,让自己的思想清晰透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复杂但又高效的手段。在训練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寻求指导来自那些真正拥有丰富经验并愿意分享知识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训练方向正确,而且避免走偏题路线,从而最终达成目标——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师级武术家。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提升自身武艺水平的人,你应该认真考虑你的选择,以及你准备投入多少时间和努力去培养你的技能。你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到底,因为只有经历足够长时间以及持续不断努力,你才可能获得想要拥有的那种境界。而且记住,没有捷径可走,每一次挥臂,每一次踏步,每一次呼吸,都代表着你迈向完美状态的一小步。但不要害怕挑战自己,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因为那将决定你的未来是否光明灿烂。在这个旅途上,你将遇到许多障碍,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它们,最终迎接成功带给你的荣耀。如果你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方式并且正在享受其中,那么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吧!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