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秘籍五十例练拳诸病解析与陈照奎拳法十六招式图解大师全集

1、僵:无柔且刚,常见病症。预防与治疗:全身放松,同时要保持劲力不失。 2、飘:有升无沉,有上无下,似浮于空中,或称为拔根。尤其在提腿和跳跃动作时更易出现此现象。预防与治疗:保持轻重平衡,在运动中确保每个部分都有上升和下沉的动作,让腰部以上呈螺旋状上升,腰以下呈螺旋状下沉,上方有虚领顶劲,下方有气沉丹田,每个指头抓地,对拉拔长而稳固下盘,使脚底如锅底型,以逐步达到手臂如风吹过杨柳般轻盈,而脚部稳如泰山的手势顺变逆,逆变顺必须先坐腕,不然也会飘逸不定。

3、散:开合失宜,或四肢展开过大,没有相互联系的感觉,如肩膀、胯部、肘关节和膝盖之间缺乏“规矩”,胸口敞开裆部敞张都是展开过度没有紧凑感。而且手掌形态也散乱。预防与治疗:总是保持四肢半圆形,劲力不可丢弃,在每一个动作中寻求到一种既开放又连接的状态,即舒展之中包含团聚意念,让两膝骨骼并拢,并使足尖紧扣地面。

4、拘紧:无法放松动作,不到位,不舒展。这一问题需要处理好打开关系,让合处含蓄,“紧密之中融入开放之意”。 5直: 直线前进,没有缠丝回转。预防与治疗: 动作要像螺旋一样,将触及的地方形成圆圈,使身体中的所有关节都追求一个圆字,当行动时追求一个旋转字,只有非圆就是弧线,只有顺不是逆。

6,丢: 丢掉了力量或小动作的控制能力。在练拳过程中,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用一些策略来补救,比如做好弹簧式力量的发挥以及不会遗漏任何小细节的一致性路线。

7,扁: 缺少力量,没有形成完美球体。这就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充足内力的气球外观,同时让肌肉松弛,但皮肤却显得饱满,“筋骨要软,而皮毛则需强硬”。

8,贪: 上身倾向于前行,有着明显的后方不足感。在练拳时应注意左侧发力右侧塌陷,以及右侧发力左侧塌陷,上行后必需撑起一块支撑,这样才能使整个身体中心保持平衡。

9,拱肩: 肩膀向上挺拔,这种姿势容易造成肩颈疲劳。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通过降低肩头并将肘关节带下来来缓解这种压力。此外,还应注意维持良好的脊椎灵活性以避免再次产生这种状况。

10,晃肩: 肩膀左右摇摆,这通常出现在初学者身上,他们难以有效运用腰背带来支撑肩部,从而导致难以改正的问题。当发现这一问题时,可以尝试调整上身位置,以确保它在正确位置,然后再使用腰背进行支撑和调整手臂位置。

11,探肩: 双肩过分前卷,因为含胸太深而引起的问题。在修复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完全消除这个状态,而是找到适中的含胸形式,那么双边就会感到更加舒适,而且能否同时保持胸背之间微妙的张合感也是关键点之一。

12架肘 : 肘关节抬高,与锁骨接近或超过,从而影响整体打击效果。此类姿态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或者训练方法错误导致出现,所以应该尽量减少这一现象,并通过实际操作调校至正确位置,使其始终位于锁骨附近但不能超越它——即从低位提升至锁骨水平然后降低回来,就可以了;

13挺胸 : 开 chests 过多。一旦发现自己正在这样做,你就应该学会如何去改变这一点。你应该把你的chest肌肉横向拉伸出来并不只是往前的方向推送出去——这是螺旋性的移动方式,它帮助你更好地控制你的chest muscle 的活动范围;

14凹胸 : 含 chest 过深,也就是说有的地方虽然合上了,但是还是觉得有些什么没被完全释放出来。你需要理解这个概念——"open chest" 并不是说直接往前推过去,而是要像是在纵向拉伸你的chest muscle 一样去做;

15弓背 ;

16弯腰; 下盘支持不足,是由于腰腿没有足够的力量表现出的结果;

17突臀;

18跪膝; 膝盖比脚趾尖还高;

19水蛇 waist;

20 腰死 ; 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waist;

21绷胯; 胯大腿根处凹陷无法进去,因此总是一直想按下去这样才能够自由运用自己的waist;

22荡裆 ; 裆部太低了; 防治法则同21条建议相同,即使是在仆步(knee bends)的时候也不可以让裆部一直很低,大腿弯曲处不能小于90度角;

23夹裆;

24敞裆;

25 拔根 ;

26喝风;

27拧钻子;

28 低头 ;

29仰额;

30晃脑,

31眼呆,

32怒目精神紧张,

33张口,

34吐舌,

35绷嘴

36努嘴

37皱眉

38胸闷:

39手颤抖:

40单摆浮搁:

41 前俯后仰

42左右歪斜

43忽高忽低

44双重

45断续

46 凸凹

47缺陷

48不到位

49扛重心

50神弛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