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靠”非撞,实则是技!(当然也非诽谤)技即穿透力强、速度快、变换灵活,是太极拳近身“明显偷袭”的艺术。它并不像撞,体重大、皮糙肉厚就能占便宜。相比于撞,技更为精确,可控性高,几乎不存在被对方引入空隙的可能。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自身感觉来看,是否使用缠丝劲?若使用,则为技。 2、观者的角度,从空发能否成功。(快速发招不能失去重量感)速度快、劲道足,有“身法打击”的技术,方可达到这种“潜行”的破坏效果。在此,还需指出:掌握这些技巧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一旦学会,就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而拧棒子和抖杆子与之无关。
有些人误将撞当作是技,如以下几个例子: 1、一如不倒翁般摇摆身体。 2、抱住对手借力顶向前方。 3、高举手臂助跑送出肩膀力量。此外,还有许多更不恰当的做法,但目前还未发现…… 题外话:学习拧棒子或抖杆子同样只需几分钟时间,而后续练习才是提升技能的开始,这正是传统所谓的真传。但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过程。这是一种误解。
以小见大谈养生:人们在提及太极拳时,不断把养生放在一种救命稻草的地位上。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起码可以带来养生的好处;如果说不是准确无误,那至少也能够带来一些好处,比如锻炼身体等等。不过确实,太极拳能够促进健康。如果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显著改善个人健康状态,那么这就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练习方法一定要正确。不正确的方法既无法带来养生的益处,也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就拿到靠来说,如果练习方式错误,便转化成了“撞”。有些人甚至尚未搞清楚撞和靠之间区别,便急于进行训练了。当用力猛烈地撞击时,由于其本质是蛮劲,没有屏蔽反作用力的能力,因此身体表面的抗击打能力越强,对大脑及内脏产生冲击也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且甚至可能导致自我伤害。
很多热衷于太极拳的人们都是为了养生而开始练习,但结果却常常出现因为过度剧烈运动而损伤膝盖,或因为血压升高和心脏问题而感到困扰。大多数时候,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我练得过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关键的问题所在,而是在于训练方法上的错误理解。大家应当明白的是,在进行太极拳训练时,并不意味着必然伴随着痛苦。
有一些人宣称自己一辈子的武学修行,以至於经常挂念着那句名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然而,当他们真的试图践行这一理想时,却很容易因疲惫或其他原因迅速昏倒!他们似乎一直在自欺欺人地说这个关于养生的道理,说出来之后,他们自己也不信任自己的话?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養生绝不是给那些错误行为提供掩护的地方,它需要更高层次的心境追求。如果你想要真正享受太極健身帶來的一切好處,你首先需要確保你的練習方式正確,這樣你才能從中獲得真正且持久的心肺功能增強,以及對整體健康的一系列積極影響。而這一切,都始於一個基本原則——無論如何都不要將技術錯誤當成對抗過程的一部分,因為那樣只會導致傷害,並不能達到任何養生效果。一旦我們開始了解並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就可以開始探索更多關於如何通過練習優化我們生活品質與生命長壽的大秘密了。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