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自学大集社会适用的拳论知识库

太极拳之道,不在于外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气势。日常练功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让神气鼓荡,整个身体如同充满了气球般浮动。双手无论高低屈伸,一前一后,一左一右,都能灵活自如。

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化,无不随意所欲。久而久之,功夫深入,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手脚在做什么。一旦明白了原理,熟练了身法,用意得当,将运用气势融会贯通,那么每一个动作都能恰到好处,无所谓错或对。

习练太极拳者首先要求得尾阎正中,即脊骨根部对准脸部中央。这要求迈步时,每次胯部微向上抽,用另一侧胯部托住;这样尾阎自然就保持在正中位置。如果能够正确保持尾阎,就能八面支撑并且旋转自如,从而得到力量。接着就是步法虚实分清:不是完全没有力,也要有预备的腾挪感;也不是完全占据空间,要贯注精神以达到上提效果。

记住,当弓步时不能全然占据空间,要分清虚实,以免出现双重病态。而两肩必须放松,不用丝毫力度,只有如此才能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沉肘则是肘尖总是向下沉降的意念,同时注意前臂和股肉内部要有腾挪的感觉,没有腾挪就会僵硬,不灵活也不够圆滑。此外,还需护肫,使竖尾获得力量,以此来掌握整体。

养气则是让气直行而无害,即使沉于丹田,但不会造成伤害。在蓄劲方面,要将劲曲折蓄藏起来,并需要蓄敛于脊骨内部。当吸取和呼出时,就是合为蓄、开为发,这样可以自然地提起或放下对方。我认为这就是通过意志控制生命力,而非依赖肌肉力量,是太极拳中的呼吸技巧(这里指的是“开合蓄发”,与一般意义上的呼吸不同,请勿混淆)。

太极拳作为一种技术,其精妙程度非常高,它并不仅仅依赖于大力和快手,因为这些都是先天赋予我们的能力,所以学习它的人应当先从涵胸拔背裹裆护腕提顶吊裆松肩沉肘等基本动作开始,然后再探究敛气使其集中到腰间,再寻找腾挪感,让精华运行至足跟、腿关节及手腕之间,并确保周身均匀分布精华神明,然后再探索进退旋转以及动静技巧。在打击过程中,我应主导意识,在我想去的地方移动,而对方的手脚活动则是我意识所触及的地方,这样我便能顺着对方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招式,最终达到四面八方皆可顺应的一种境界。

习练太極拳者还需悟透阴阳相济之理,即动静相结合,其中“开”代表大而非顶撞,“收”代表小而非躲闪。一举一动皆由阴阳二氣交替变换,互相呼应始终不离也。这即是阴阳交替产生效用的秘诀之一。而对于推拿与受拿,我们亦需学会如何接纳对方的力量,使其成为我们自身运动力的源泉,从而实现借力打人的艺术魅力——四两拨千斤之妙。

最后,我认为习练太極拳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切以意为主,不宜过度使用物理力量。在行走走架打击的时候,你必须以你的意志将你身体中的潜能引领出来,让它们表现出最佳状态。但不要忘记,我们的心思应该始终专注于本质,而不是表面的技巧。不断修炼和训练,你将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把握这种艺术最核心部分——既没有显露真实目的,也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你会逐渐理解到真正重要的是内心世界,以及如何通过这一点影响你的外围世界——这个过程也是很个性化且独特性的,是每个人独有的旅程。

标签: 高中太极拳24式教程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化十大武林秘籍中国十大失传武术初学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