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武功秘籍里面的内容你知道练拳与用进废退该如何理解吗

我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经过四五年的时间,我才开始感受到“用进废退”的意义。起初,我的水平很低,就像一个菜鸟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悟到了一些东西。例如,“用进废退”就是我从练习中得到的一点心得。

人们都知道,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它们都是可以通过主动使用来“变废为宝”的。过去,我尝试过游泳、健身操和快步走等运动,但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唯有太极拳,使我感受到了这种转变。

下面是我对这一概念的一些理解,不够成熟,请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要谈谈身体某些部位的用进废退。

一、肩窝的打开和拉伸。这是我任何运动中都未曾做过的事情。在杨氏太极拳中,每一式都要求我们做到“沉肩坠肘”,尤其是在如“伸臂”、“翻肘”、“举臂”这样的动作中。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把双肩的肩窝拉伸开来。我平时几乎没有使用这个部位,所以从未进行过任何活动训练。但现在虽然我还不能做得很好,但我已经意识到要逐日一点点地拉开自己的肩窝,慢慢就有了松沉的感觉。

二、腰部与髋部同步转动。在正常情况下,如走路或跳舞等运动,我们通常不会特别强调头容正直同时较大幅度地同步转腰和髋部。但在杨氏太极拳中,这样的转动是必需的,比如第三式中的“左掤”。如果只转腰而不动髋,那么就无法产生整劲,而且容易因两个部分不协调导致扭伤。

三、胯根打开。我理解这里指的是对髋底前部肌腱韧带进行拉伸与收缩。如果通过有意识训练,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那么老师所强调裆圆撑应该非常自然。这方面目前我的表现还不理想,但至少已经有了稳固感。我相信,在老师指导下,有意训练后,这种能力将会迅速提高。

四、如手展开时五指松舒与掌心微凹同步,以及推掌时与命门吐出同步等这些前后上下的关系,都通过学习训练有了明显提升,并且让我感到身体内外豁然贯通利亮。这一切都是由于学习杨氏太极拳,让这些以前无形之功被发现并发挥作用,从而受益匪浅。

除了上述几点外,还有一些无形之功同样经历了用进废退。

一、入静。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题。我曾经每天练拳之前,将书中的阐述、三维光盘示范以及老师指导反复琢磨,以此集中精神入静。但结果并不理想,被认为是因为意念重导致行动僵滞。当放弃这套方法之后,用老师示范作为参照反复练习,有时候甚至差点睡着了,但是老师说这是好的放松状态。而实际上,我仍旧觉得自己没有真正人静,只能顺其自然放弃思考它的事宜。事实证明,忽略这件事,不再考虑如何入静,最终却获得了一种更好的效果——当你完全投入于锻炼之时,你就会自动进入一种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它。此乃修行中的巧妙法门之一,也是一种隐性的成长过程,是由不断锻炼使自己达到的境界,而非刻意追求的心态调整。而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心灵磨合,可以调整自身至最佳状态,因此,“入静”也是一种需要精心培养的心灵力量的一个例证。

二、找到呼吸自然的手段,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也同样受益于赵老板所倡导的“无意于呼吸,自然有呼吸”的观念。其实解决呼吸问题,就是建立在松懈舒展缓慢柔和连贯专注的大量锻炼基础上的自发呼吸顺遂体验,这也让人仿佛领悟到了那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也是因为杨氏太极帮助我们用进废退,从而逐步领悟了呼吸自然深长方法。

总结一下,由短期内便获得如此多益处,是超乎预料的事情。一方面,一些一直没用的肢体功能现在开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脑控制下的肢体变得更加灵活敏捷;最后,因为身体状况改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变,即精神饱满气色好转,为杨氏太極提供了一份独特效应。不过最终修炼的是心境,用良好心境客观眼光看待周围及自己,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平衡安宁确实得益于身心间谐共振运作。

标签: 太极拳二十四式步骤怎么练武术基本功最简单的太极拳教程视频中国古代武学秘籍录各种武功的名字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