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许多朋友们在寻找底竿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它为什么变成了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你需要考虑的是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物体来找底。这可能是一个铅皮或者橡皮块,它们的体积和重量与你的钓饵有多大的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流速稳定的区域或是养殖池塘,那么水底通常会有不同厚度的“虚底”。如果你使用了一个比较重的铅皮作为找底工具,钩子很容易穿过这些虚底落在更硬实的“实底”上。当你换上钓饵时,因为它比铅皮轻得多,浮标就会露出更多水面,所以看起来好像增加了几个目数。
我曾经用一种与我的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找底,但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橡皮块必须大小和重量与你的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超过了某一程度,就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在厚实虚顶下的深处,用硬而重的心脏(即钓饵)进行捕鱼,如果心脏穿透虚顶落入真地,那么鱼儿便无法看见、无法吃到心脏,还能怎么捕捉呢?
我喜欢用小型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有两个理由:第一,它不会脱落,因此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目标;第二,我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以及实际所用的沉重程度来选取不同的橡皮块,使其更加随意可行。这种四边形状的小巧方砖易于制作,也易于切割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如学生擦字板中的小刀片切割),这样它们既不会被常规外形如椭圆或球状的大型心脏所混淆,而且由于它们有棱角,不太可能吸引任何鱼类,而使得寻找过程变得顺利很多。
当选择这样的物品作为寻找潜伏位置的时候,你应该以浮标2-3目为基准调整其沉降力,或稍大于实际用于捕捞的心脏沉降力,使得悬挂在标尖之下略微超出第1至第2目的刻度即可。但过分沉降也好,过轻也不好。你可以将这些小巧方砖悬挂在下面的环套(即下钩)上,以此找到潜伏位置;反之亦然,将其悬挂在主环套(即主线圈)上进行探索。
为了确保同时既没有错过潜伏地点又不致测量错误,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名为“反向验证法”的方法检查我们的操作是否正确。在这种方法中,你首先将5目以上浮标并且双层带着两个环套全部放置到底,然后观察是否达到5目的状态。如果未达到5目的状态,则说明已经成功探查到了潜伏地点。此后,再次通过移动浮标直到达到4目的状态,然后再重新回到原来的5目的状态。通过这两种方式,我们能够保证每一次都能精准地测定,并避免超越预期范围。
最后,当我们将真正的心脏换入之后,如果发现它比之前用于测量的地图轻许多,那么浮标就开始缓缓升起,可以尝试保持现有的高度,或稍微减少一点,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待命,看看效果如何再作调整。如果感到不安,没有把握足够安全的话,我认为宁愿花费一些时间确保每一步都做对,也不要草率处理,即使感觉有点难受。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对于那些爱好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鲈鱼并不像鲤鱼那样拥有掘泥觅食的本领,因此他们对透明度要求极高,一定不能让那颗心灵永远隐藏在地下,而是要让它显露出来才能被看到和享受到。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