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郝公少如说:太极拳是用意、用思想的拳术,是先有意,后有形,可以说是意形拳。先师此言说明了意在拳中的重要性,而说“先有意,后有形”,更是指出了用意的奥秘。用意的拳术,不仅限于太极,还包括形意、八卦、武当大成、八极和峨眉等各派,但如何运用这些内在力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就像现代科技中同样保密的高级技术一样。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物质财富和外在成就,而非传统武学技艺。不过,国际格斗艺术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因为它们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这类技术注重肌肉力量,却忽视了心智与内力之间的联系,这正是中国古代武学所强调的一部分。
要真正理解“先有意,后有形”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其视为一种全人类共享的宝贵遗产。如果我们把这种内在力量看作是一种文化财富,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与交流,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扬。
从文献中或当代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一主题的描述往往模糊且不够明确,让人难以深入理解。为了推广我国武术文化,我尽我所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述,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讨论。
何谓“先有意,后有形”?简单来说,“ 意”指的是思想,是不可见的手,它通过思考改变身体;而“形”则是身体上的变化,是可见的手。当两者结合,便形成了一种既可见又不可见的手法——即太极拳中的理念。
身体上的五大类型——圆金木水火土——都是基于五行理论,每一类都代表着不同的动作特点。在使用这些动作时,要想到如何改变身姿,或使之变长、变方或增大,从而增加力量。这便体现出利用思维去影响身体结构,使得任何普通人(即使无从练习过)也能感受到这种转化过程,只是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无法完全领悟到其中奥妙。
站桩时感到不稳固,或行走时感到不安,都可以通过想象脚下的鞋子呈现一个方形或者背部有一块依靠板块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想象能够帮助老年人尤其减少步伐摇摆,也让其他行动更加稳定和坚实。而对于面对敌人的情况,将背部想象为一个依赖于力的板块,也能给予你额外的心理支持和力量感受。
使用思维来提升武功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仍需重视基础训练,就像易经筋所要求一样,要清除内部杂念(虚柔),同时外部也要脱掉旧有的束缚(易筋)。清除内部杂念就是洗髓,用的是思维,而不是水或火;外部脱离旧有的束缚就是易筋,即调整体态,使之变得坚硬。只有这样,一名真正合格的地地道道武术家才能成立起来。
洗髓并不涉及变长或变大的操作,而是在于调整气息,即通过气息去修炼。而元气,则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大能量,它流畅无阻,如同宇宙间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力。此元气被认为具有穿透一切物质,无论金石皆可穿透,并且不会被水火消耗,因此它至关重要。在修炼过程中,这个元气被称为精华,最终成为掌握技巧和招式必备的心智工具之一。而由于许多人们误解这条原则,将其看做平凡事物,他们因此忽略了这份珍贵知识本身其实蕴含深远意义,比起那些世俗常识,更值得珍惜乃至探索深入。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