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太极拳,源自轩辕黄帝的创造,其拳谱记载了黄帝在观察蛇与鹊搏斗时所悟出的理念:“非偶然之事”,因此留下了太极拳。后来,由张三丰等道人精心研磨,将其融合飞禽走兽的动静形态,使技击和养生并重,形成独特的道家武学。太极拳分为动静快慢四个部分:
(一)动部:又称十三式,以意运气使身体内外通畅。
(二)静部:是技术击打的核心部分。
(三)快部:亦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要求发劲猛烈、暴力、脆弱、快速且硬朗。
(四)慢部:亦称拜四方,要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与气相结合,并能有效地发挥力量。
原始太极拳之所以特别,在于三个方面:
(一)劲力的刚柔相济,即不仅要柔软,也不能完全没有刚劲;不仅要坚硬,也不能完全没有柔和,这样才能全面而完美。
(二)拳速上既快又慢,不只追求速度也要追求缓慢,只有这样才能够灵活多变,不僵化也不虚弱,不乱也不滞留。
(三)技击上则强调引导对方空隙,并以静制动,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清对方的精神状态,从手脚变化中寻找机会,用虚实替换真伪,看破其间隙,然后迅速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