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发“内劲”需先练内功,而练内功的主要方法是练气。《太极拳经》云:“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行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明晰太极拳的内在特点,贯穿于日常练功之中,要“立身中正,放松肩胯,将意注丹田,使虚实开合,以刚柔相济,让松活弹抖,与螺旋缠丝相结合,使节节贯串”,促使从丹田发出来的力在体内通过肢体协调的运行整合,并经过所属经络及放松的关节贯注于梢节,使得全身之力瞬间整合后发出。这就是太极拳这种独特的“内劲”,是一种全身高度协调的运动,其精、气、神相凝聚的一种完整力的表现。
推手中,我们要运用虚实开合和螺旋缠绕,以及引化打结合的手法来控制对方重心,并且要轻柔重刚齐发,在运动中掌握自身平衡并适时整劲发出。在这过程中,“内劅”的灵活善变性也显现出来,它需要上下相合、刚柔虚实兼备。在不断地推手与实战技击中的训练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奥秘,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出积极有效作用。
当我在交流太极拳问题时,有些朋友会提到他们如何正确地释放力量的问题,他们说:“尽管感觉浑身上有劲却使不出来,即使能释放出去,也是干巴巴没有真正的‘內勁’。”这是因为他们可能还未完全理解或掌握了太极拳中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未能准确把握脉络走向,或是在练气时缺乏对脉络走向了解,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将真气流通到身体各处,从而失去了真正动用的能力。
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经络系统及其与气血运行之间关系,这对于理解和修养内部力的重要性至关重要。在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我注意到了任脉和督脉两大主脈在整个修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我明白了这些主脈如何帮助我们吸收外界能量并转化为我们的力量,同时也是我们修炼过程中的导向指南。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身法整合与“內勁”的形成问题。这包括了许多细微调整,如立身坐姿、肩膀位置等等,它们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内部力量。当我们能够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每一次动作中,那么即便是最复杂的情况下的应对也变得更加自然而然,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动态状态下,都能保持一种均衡和协调,是一种非常高超且难以学到的艺术形式。
总结来说,“內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概念,它包含了多个层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操作技能。而只有当我们能够将这些都融汇成为一个统一体系,然后再加上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触摸到这个领域最深层次的心理境界。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称赞陈式太極為其中之一種最高成就者所追求的人生藝術——因為它既涉及體育運動,又涉及哲學思考,更涉及精神修养,這種結合让練習者可以獲得更多層面的提升與享受。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