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派太极门是一门源自道教的拳种,其名称来源于昆仑太极拳。该门派遵循道家经典,致力于传习太极拳法、器械、气功以及内丹功,并融入了道家哲学和思想。据说昆仑派太极门起源于青海,由提克鲁·呼图克图等人根据老子的道家学说创立,结合了佛、儒、释三家的思想,强调“性无命不立,命无性无有”。因此,它主张在修炼过程中先要空其心,然后练习“精气神”,以达到性命双全的境界。
由于历史原因,这个门派一度濒临失传,但经过历代掌门人的努力和智立禅师等人的传承,现在位于重庆市西湖镇骆崃山。这一地区被列为国家AA级风景区。昆仑派的拳法和丹法都强调“无为”的思想,分九个阶段进行: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官、筑基、大成药石、高宗真仙。
昆仑太极拳本身是动静相间且刚柔相济的一种内家拳术,以太极桩功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功锻炼为基础,是一种独特的内家拳术,其主要特点包括松宽放展蹬贯侧韧。这个武术动作舒展大方,招式优美,让练习者感到心智空灵力达九窍古朴自然赏心悦目。
作为百年传承的内家拳法,昆仑太极拳体现了道家的精髓,即从虚无求实有,从柔弱求刚强,从外柔求内刚,最终是返虚入浑练虚合道。而这也体现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一理念,因此它既是武学也是文化遗产,是一种将武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独特体系,其中包含套路心法练法技击养生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昆仑太極門中的八大特點,可以通过一个逐步提升的心理状态变化来进行训练,即从收心到得药再到结丹,每一步都是对身体阴阳平衡(即中和)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武术主要流行于青海、新疆地区,是历代修士们修仙练武的手段。此外,在元末明初时期,一位名叫张三丰的人将这些知识整理并创造出现在我们所知的大量运动方式,如正宗武当十三式,而后又吸收这些元素形成了一套新的运动方式——正统武当十三式。但是在近现代,这些知识却未能向后人透露过,使得这项宝贵遗产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