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术书籍中的智慧教会我们如何像刘月鹏成仁芬那样使身法变得更加优雅和正统上下随意而不失节奏意气相通融

要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必须做到身法正、上下随、意气通。纵观晨练的人群中,不乏有艺高之人,但有很多习练者没有做到上述三点,有的甚至不明白身法正、上下随、意气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机械地跟着大伙伸手出脚、比猫画虎。

所以,在行拳走架中,往往会出现耸肩、驼背、猫腰、突臀、头歪、颈斜、一字步、麻花步等不良姿势,不但起不到防病治病或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练出了腰疼腿疼颈推疼的毛病。笔者为他们“闻鸡起舞”的热情和执著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的弊病而担忧,所以今日撰文试纠之。

先谈身法正

行拳走架中,要想做到身法正,必须从预备式开始,立项、中腭微收、中肩松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胯敛目视前方,这都是练太极拳必须知道的常识,不需多谈。一旦行起拳来,一定要做到尾闾中正和内外三合,这是身法正的重要保证。只有尾闾中正,可以“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无论进退转换,都能稳健灵活支撑八面。

尾闾中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腰脊要竖直,要保持“立身中右”。如腰不竖直,则尾闾无法中右,使轴心不安,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腰为一身之主宰,只要能做到松腰胯气往下沉两腿两脚才能有力下盘才能稳固腰腿才能灵活动作才能随心所欲舒展大方。

尾闾歌曰:“顺步出掌肘合膝拗步出掌手合足磨腰抽胯肩胯合尾闾自然不偏倚。”这首歌诀重点强调了使尾闾中的内外三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神形兼备,每招每势都要以神领形,上身体随手走手眼;下身体随脚走脚眼;全身上下的进退都要相随相照。这要求长期坚持自然会形成周身上下的内外统一协调运动,从而达到治疗保健效果。

再谈上下随

何谓上下随?拳论云:“挟阴遁阳,用柔克刚,以静制动。”即是在行动时,上部与下部应协调一致,无论快慢轻重,都应以柔弱胜刚猛,以静默制乱动。这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身体按照规律自然变化,而非依靠暴力或杂乱无章的手段去进行运动,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度使用力量导致受伤,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的最大效用。

太极拳处处以平衡为本,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出现单方面过度使用力量的情况,因为这样只会造成对自己及对方双方均有损害。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深入了解太极哲学以及它对人生的一般指导原则,即“道”、“德”、“仁”、“礼”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此外,还应当认识到在打斗时尽量避免直接冲击对方,而应该寻找机会通过巧妙运用自己的柔韧性和速度来取得优势,同时也确保对方不会受到严重伤害,从而维护战斗中的尊严并促成双赢局面。

总结一下,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既能有效保护自己又能够给予他人适当尊重与安全的一种战斗艺术形式,它将是一种综合性的武技系统,其核心就在于平衡性与协调性,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道家哲学,将其应用于实际战术操作。而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似乎缓慢且温和,但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并掌握,那么它将成为你的宝贵财富,为你提供一个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够提升心智状态同时享受乐趣的活动方式。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