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富的六字武功秘籍太极拳之谜

杨澄甫前辈曾说过“太极拳是绵里藏针的艺术,是用意不用力的功夫”,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首先,太极拳强调的是松柔入手,用心细细体验其运转过程,即所谓的“意识的训练”,以意带身,将自身各个环节打通,以求节节贯穿。这一阶段就是由心知到身知的一个过程,使得许多拳友终生追求这个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细致体验和理解,而不是盲目练习。

老前辈们常说:“打拳一定要慢,细细体验。”这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感觉到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力与地接触后的传导情况。如果有不顺随的地方,就需要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并如何调整。切记,不要练成慢打的外家拳,要有一遍能收效。

在开始学习太极拳时,不应急于与人搭手,因为你还没有达到周身一家的状态,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虚实,更何谈对人的了解。正确做法是先求己,再求人。当你把自身安排好,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那么你的劲道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就是懂劲阶段。

很多人在练习时,一味找根,如同入地三尺,但这并非正确方法。如果只注重内气,会使外部力量无法被吸收和化解。而正如气球在海浪上漂浮一样,只需适当控制内部气压,便能保持稳定,不受外力影响。这也是粘黏连随、随屈就伸、轻灵圆活的一种表现。

器械也是一种检验,我们通过它来检验自己是否能够松柔自如。一旦找到这种状态,就能感受到器械与人的关系,即使用器械作为延伸自己的意识,同时也是对松柔能力的一次性试炼。例如,在练习太极杆时,只有在松柔状态下,才可能做到周身一家,让力达于杆尖。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修炼武术还是生活中的其他领域,都必须坚持“有道无术”的原则,而不是止于表面的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个人经历了多年的修炼和竞赛,最终获得了丰富经验和荣誉。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就一定能够达到高层次的武艺水平。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