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三年那场震惊武林的事件中,太极拳与内劲的结合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习练太极拳,意味着从外到内,从形到意,以意领气,最终达到意气合一,那么内劲就在其中融会贯通。推手也是一样,不是简单地争强好胜,而是通过推手感悟拳架中的意气变化,使行拳时能有绵密连贯、如行云流水般自如。
然而,对于“何谓太极内劲”的解释众说纷纭。其实最为直接的理解,就是能够在瞬间集中全身力量发出的能力。当蓄力时,上部松弛下部沉稳,将全身劲沉至脚跟,如拉满弓箭,发劲时蹬腿立腰,一瞬间把劍集中至某一点送出,速度快如闪电,力量猛似山崩。这便是我们所追寻的那份精妙无比的内功。
那么,这种内功又如何练就呢?我认为,它源自于正确习练太极拳架。而推手,不过是加深对这一“正确”习练理解的一种方式,更不是通过器械来锻炼出来,因为这种内部与僵硬、拙笨大力的差异明显。
要想练就这份真正的内功,我们首先必须放松身体,让常人身上那种僵硬和笨拙之势消散;其次,要抹去日常琐事带来的牵挂,让心态变得纯净无暇,就像水一般平静而空虚。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意领气,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动作中的实效。
因此,我坚信,只有从正确训练开始,即可逐步提升我们的实力,最终达到那高超技艺的地步。不过,这并非易事,只能简单分享几点看法:
认真掌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变化都应由脚底旋转带动至指尖,无缝隙,无断层。
在每一次移动中,都要感觉到“若有若无”,仿佛可以随意带动或避让对方,同时保持不丢不顶。
收势不能仅仅停留在“气沉丹田”,这是非常危险且错误的一个误区。真正应该做到的,是上部松懈下部沉稳,将整体力量依靠旋转引导至脚底,与此同时,还应感受到随着深入越来越强大的反弹效果。在放势中也是如此,当你称之为“指尖之光”,但实际上则是一个不断往返于两足之间进行调整和收集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自然而然地吸纳并释放出潜藏于体表下的巨大力量,就像是压缩后的弹簧一样,在释放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经过长时间持久的心血投入,这样的技巧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是一个既需要精准控制,又需精神专注聚焦的地方,一切皆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融合外在形象与内部真理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