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有许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怎么就变成了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我们看清楚你用的是什么东西去找底,以及它的体积和重量与你使用的钓饵有多大的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或者是养殖池塘这样的地方,水底通常都有厚度不等的“虚底”。如果你使用的是比较重的铅皮来找底,那么钩子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你换上钓饵时,因为饵料比铅皮轻了很多,所以钩子就会沉到底部,而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自然就会增加。
我曾经尝试用与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找底,但需要强调的是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了钓饵,就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不难想象,如果使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虚顶较厚的地方进行鱼类捕捞,食物可能会穿过虚顶落在实顶上的时候,鱼不会看到也吃不到,这样如何捕鱼呢?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辅助工具,一方面可以确保不会脱落,而且能够准确找到位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视觉标记(即浮标)的粗细以及 钓饵质量来选择不同重量的小方形橡皮块,这种方法十分灵活。这些四边形或角质结构不同的橡皮块对比于常规外形多为椭圆形或球状的一些天然食物来说,更具优势,因为它们对这种新奇形式不太习惯,因此能更顺利地找到合适位置。
选择小方形橡皮块的时候,要考虑其大小和重量是否符合浮动2-3目的需求,即所需浮力。如果稍大于棍子的数量,并且悬挂下面能够超过挂着棍子的刻度1或2目,那么就是最佳状态。过分轻盈或者过分沉甸甸都不行。
如果是想要捕捉灵巧的小鱼,可以将小方形橡皮片悬挂在下面;对于那些更加顽固的大型鱼则可以直接悬挂到主线上。在确保能够准确找到正确深度而又避免超出范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称作“反向验证法”的技巧进行检验。
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5目,你首先将两根主线从背面固定至水下的正中央,然后分别悬挂一根每个口袋内含有一段同样长度但略微更轻薄、呈现为5目的透明塑料丝条。这使得两个口袋均处于5目的状态,从而保证了一致性。此时,将手中的指尖触碰并压紧这两个管道,使得其中的一个管道完全嵌入另一个管道之内,同时保持其他部分位于表层,以便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任何变化。当完成之后,将你的手移开,让所有材料恢复原位并重新检查两侧各自是否仍然保持相同高度,即使调整也应始终以此为基准,从而达到最优化效果。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